如果已经因欺诈、胁迫等原因与他人签订了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合同,可以有以下两种选择:
1、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或变更该合同。
撤销一般是指全部撤销,但如果撤销不合理的部分并不影响整个合同效力的,也可以只部分撤销,而对剩余部分继续履行,被撤销的条款则视为合同没有约定。变更是对合同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改,然后按修改后的条款继续履行。在变更和撤销之间,变更有优先地位,如果当事人只要求变更,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自行作出撤销合同的裁判。
上述撤销和变更的权利合称为撤销权,根据合同法54条的规定,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合同双方都有撤销权,而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只有受害方有撤销权。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就不得再要求对合同进行撤销或变更,只能履行合同。请朋友们注意这一年是不变期间,不象普通诉讼时效一样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因此,如果发现撤销事由,朋友们应尽快行使撤销权。
2、不行使撤销权,照常履行合同。
一般情况下,履行可撤销合同会给我们造成损失,但商场无绝对,因行情变幻,有时履行合同反而对我们有利,这时我们自然可以选择履行合同。新合同法把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从无效事由转为可撤销事由,并且规定只有受害方有撤销权,就是考虑了“反而有利”的可能,否则的话,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加害者就可以通过“自首”方式避免损失,法律反而保护了加害者。
1、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意思表示真实是有效合同重要法律特征之一,如果当事人发现合同有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不能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意思,那么,撤销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
2、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有效。即使合同具有可撤销的理由,但在撤销权人未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撤销权时,合同仍然有效,当事人仍应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
3、可撤销合同的撤销,要由撤销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实现撤销权。但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则应由权利人自由决定。
合同签订后不执行的情况下,合同撤销和解除的相关法律规定。介绍了违约责任的方式和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能否解除等问题。指出当事人有权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合同,包括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情形。同时,对于恶意相对人使合同长期处于未生效状态的情况,行使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两者在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效力状态、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以及受时间限制方面存在不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有效要件,而可撤销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效力待定合同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及其消灭的情形。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撤销权将消灭。撤销权的行使涉及合同稳定性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立法明确规定期限。超过期限,当事人将失去撤销权利,必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问题,对比了外国立法例如罗马法、法国法律、德国法律、日本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中的相关规定。文章指出,我国合同法在任意撤销权限制方面存在过于狭窄的问题,与法规制定的目的存在冲突。因此,有必要对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