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会在实质上限制公民的诉讼权利。在客观上缩小行政诉讼的范围。以治安行政案件为例:被处罚人和被侵害人对治安处罚不服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处罚人一般诉请有:要求法院撤销处罚决定;要求法院减轻处罚;要求法院减少赔偿金额。被侵害人的一般诉请则是:要求法院追究加害人的行政责任;要求法院加重加害人的处罚;要求法院增加赔偿金额。如果人民法院不行使司法变更权,法官在处理行政案件中就只能判决六项中的两项,即当事人要求撤销处罚决定的申请和要求撤销赔偿裁决的申请。这不仅在实质上缩小了司法监督的范围,而且也限制了公民的诉讼权利。如果法官敢于大胆行使司法变更权,直接判决变更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既可以充分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不会造成诉累。
2、有一部分行政诉讼会徒有虚名。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行政案件,有些行政案件,当事人要求减轻处罚或减少赔偿金额,但案件受理后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绝少“违法”的。因为法律或法规所确定的处罚幅度较宽。这样,即使行政处罚决定显失公平,法院撤销也于法无据,只能维持了事。如果法官敢于大胆行使司法变更权,则可以拓展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
3、降低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行政机关处罚决定,有的处罚方式明显不适当;有的适用法律不当;有的忽视从轻、从重情节;有的处罚时轻时重等等。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已掌握了该行政案件的基本事实,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具备了改变错误的行政裁决的条件。如果法院直接变更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行政争议即可得到及时解决。相反,如果法院撤销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发回行政机关,可以出现解决同一行政案件人为的分成数次解决,反复多次,增加当事人诉讼成本。
4、会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用撤销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来纠正行政机关的错误裁决是建立在两个假定的基础上。一是法院能够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作出撤销决定。二是行政机关能依照法院判决及时重新作出裁决。实践证明,法院要撤销一个行政决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干预。有时法院只作撤销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的判决,而没有判决行政机关限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会使下一个行政决定,一拖再拖,甚至不了了之。
某店面合作开xx店的合伙合同书内容。合同规定了合作期限、经营管理方式、装修费用分担、盈利分配、费用支付、联名户头办理、经营终止事宜、违约责任等内容。对于合伙开店的钱和账的管理,需要有专人负责记录每笔支出和收入,并进行核对。在开店初期应制定好各种制度和
朱某与李某之间的监护权变更案件。朱某起诉称朱-弋并非其亲生儿子,经医学鉴定证实后,要求变更监护权。经过江西省弋阳县人民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朱-弋由被告李某抚养,朱某不再承担任何抚养义务。
合同判决生效后是否可以再主张不安抗辩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在合同纠纷通过诉讼解决并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能再行使不安抗辩权。只有在符合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条件下,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并且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及时通知对方并提
离婚后是否可以变更按揭贷款人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离婚后不能变更贷款人,但如果银行同意,则贷款人是房产证登记的产权人。借款人的变更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如借款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同时,当贷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