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交付前货物损坏谁担责
时间:2024-01-2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发现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买受人没有收到货物需承担风险。由于出卖人在交付的标的物时,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买卖合同交付前货物损坏担责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买卖合同交付前货物损坏的责任
一、出卖人承担风险的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142条规定,在标的物交付之前,出卖人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
二、买受人承担风险的情形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下买受人没有收到货物却需承担风险:1. 根据《合同法》第143条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导致标的物不能按约定期限交付时,买受人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2. 根据《合同法》第144条规定,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3. 根据《合同法》第145条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约定不明确,且标的物需要运输的情况下,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4. 根据《合同法》第146条规定,出卖人按约定或根据《合同法》第141条第2款第2项规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未收取时,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此外,根据《合同法》第148条规定,如果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在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解除合同的情况下,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第三人对买到的货物主张权利的处理方式
根据《合同法》第150条规定,出卖人有义务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除非法律另有规定。然而,根据《合同法》第151条规定,如果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出卖人不承担保证第三人不得主张权利的义务。此外,根据《合同法》第152条规定,如果买受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主张权利,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如果出卖人提供适当的担保,买受人则不能中止支付价款。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甲乙公司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
甲公司与乙公司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介绍了不安履行抗辩权制度。甲公司因乙公司迁址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而中止履行合同,并在乙公司提供担保后解除合同,引发乙公司提起诉讼。法律评析指出,行使不安履行抗辩权需满足特定要件,并提供确切证据。最终,法院判决甲公司故
-
买卖合同交易物不符合合同要求的处理方式
买卖合同交易物不符合合同要求的处理方式,包括价格扣减、退货以及其他补救方法。价格扣减适用于货物质量虽有瑕疵但不影响主要使用价值的情形;退货则是在货物与合同严重不符时,买方可行使拒绝收货权利的处理方式;其他补救方法包括损害赔偿、换货和修理等,可根据合同
-
供需合同
供需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质量要求等条款。合同中明确了产品的具体信息、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以及交货时间、地点和运输费用等细节。此外,合同还规定了验收标准和提出异议的时间期限,以及质量问题的赔偿方式和标准。
-
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的条款内容,包括合同标的的风险提示、付款方式、交货时间及地点、保修条款以及相关权利及义务等。合同双方需明确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等详细内容,并就产品所有权及处分权作出保证。付款方式需明确支付时间和方式,交货时间和地点需具体约定。此外,合同还规定
-
国际货物出口业务的程序
-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如何确定
-
罗某的行为是民事欺诈还是合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