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在2007年11月4日参加了被告某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并以12万元的竞拍价格成功获得了编号为176的拍品,名为《白云红树山庄》的画作,作者为白*石。然而,到了2008年6月,孙先生与该作家之子白某结识后,得知该作品为赝品。因此,孙先生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指控其未告知瑕疵并误导原告。
孙先生认为,被告拍卖公司未告知拍品的瑕疵,并且误导了原告,导致原告相信拍品的真实性并参与竞拍。因此,孙先生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原、被告之间的拍卖合同关系,并要求被告返还竞拍佣金1.2万元、拍卖款12万元以及利息13.2万元。
被告拍卖公司辩称,原告在2008年6月通过画家之子的确认得知拍品为赝品,但画家之子并非国家专业权威鉴定机构,其言论不具备法律效力。此外,拍卖法规定拍卖人无需对拍品的真伪和品质承担担保责任,只有在拍卖前声明无法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品质时,才需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被告拍卖公司未与原告签订担保协议,也未向原告收取担保费,因此无法为原告提供担保。此外,被告从未同意为原告调换其他画作,并且原告也无法证明其提交给法院的画作即为拍卖公司当时拍卖的作品。
法院经审理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原告对本次拍卖交易的程序没有异议,但未能充分举证证明诉争拍品为赝品。由于被告的拍卖展示程序已经有效保障了原告在竞买前有权充分了解拍品的真实状况,因此,在知晓免责声明的情况下,原告自主作出竞买选择就应该承担艺术品拍卖所特有的正常交易风险。因此,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了原告孙先生的诉讼请求。
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标的物名称、型号、数量、质量等,货款单价及总金额。同时规定了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和验收标准,付款方式包括预付款和分期付款。还涉及运费计算、担保责任、违约责任及特别条款等内容。合同详细说明了通知方式、通讯地址及变更通知的要求,并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和责任。文章介绍了价格欺诈的概念、类型及危害性,重点阐述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制约与惩罚措施。同时,本文还详细解析了价格欺诈行为的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提醒商家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本文旨在增强公众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在签约前,卖方应了解对方相关信息和资信状况,并确认代理人的代理权。提高业务员素质,采用书面形式和参照标准合同范本可防止欺诈。同时,采用款到交货或到出票人银行持票入账来防范虚开支票的欺诈行为。对方若迟延付款,可采取措施如通
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受到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当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价款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的经营者,如果导致消费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