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约有什么风险
时间:2024-05-17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租房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约可能存在的风险
1.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定义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8岁以下的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8岁到18岁之间的人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情况下,未满16周岁以及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没有自己的劳动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签署租房合同时都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精神病人也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 如何确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签约之前,可以通过互相查看对方的身份证来确认其法定年龄。对于未成年人,还需要查看其户口本以及父母的身份证。此外,观察其行为举止是否有明显异常,如果有可疑情况,应联系其家人确认其精神状态。对于精神病人,需要查看其结婚证、户口本或其他能够证明监护人身份的文件。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约的处理方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签约时,必须要求其法定代理人在场,并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其出租或承租房产并签署相关合同文本。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父母,而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是其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4. 已经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约后的处理方式
以一个案例为例,患有精神病的小王将自己的房屋委托给中介出租,中介经纪人未能发现小王的精神异常,并与求租者小张签订了租房合同。小张向小王支付了一万元的押金和三个月的租金。然而,小王的家人以小王患有精神病且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为由,拒绝执行该合同。小张因急需租房而支付了款项却没有住房,于是将小王和中介公司告上了法院。法院判决认为,由于小王是精神病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因此该租赁合同无效。小王的法定代理人应退还小张支付的一万元押金和租金。中介公司与小张协商解决方案,最终中介公司帮助小张找到了其他房源,问题得以解决。根据以上案例,对于已经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约的情况,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是与其法定代理人协商废除合同。如果没有涉及租金和房屋交割等问题,一般可以达成共识。然而,如果租客已经支付了押金和房租,根据法律规定,在废除合同时应退还所支付的款项。如果协商不能解决,租客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做出判决。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精神病患者的离婚问题
精神病患者的离婚问题。精神病人分为可以辨认自己行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两类,在离婚程序上存在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操作流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在离婚诉讼中需要指定代理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则保留诉讼权利。针对因夫妻一方患精神病而提起的离婚诉讼,法院
-
劳动仲裁委托代理人的规定
劳动仲裁委托代理人的相关规定。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两名代理人参加,但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代理人可以是律师、近亲属、社会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员等。当事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代理人的权限。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
-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的纠纷是否能报警处理?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产生的纠纷处理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此类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不能报警处理。家长在一定条件下可追回充值款项。规定强调,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
-
监护和代理的区别是什么
监护和代理的区别以及《民法典》与《民法通则》的生效日期变化。监护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而设立的监督和照顾制度。而代理则是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负有民事责任。此外,《民法典》生效取代了《民法通则》,
-
受害公民的请求权
-
合同代签有法律效力吗
-
承包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