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然而,这种约定地点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双方当事人的住所地或者合同的签约地、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合同法理论约定的管辖条款只对签约的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不能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外的人。因此,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被并购后,该诉讼主体已不存在,约定的管辖条款自动失效。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与并购方之间的合同纠纷中,应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管辖地,如果属于专属管辖的情况,则适用专属管辖条款。
根据民法通则第44条第2款的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后,其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同时,合同法第9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发生合并的情况下,合并后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并履行合同义务。这些条款都是实体法,而非程序法。所谓的权利和义务指的是实体法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不包括程序法意义上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因此,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实体法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但对并购方来说,程序法意义上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是没有约束力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管辖条款只对合并后的企业法人具有约束力,不适用于并购方。
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原加工合同的签约双方即A公司与C厂之间形成了加工承揽合同的法律关系,而B公司与上述加工承揽合同并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B公司基于兼并这一法律事实的情况下,才能继承A公司加工承揽合同项下的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与C厂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这种后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与前一法律关系明显不同。因此,作为并购方的B公司与作为债权人的C厂之间的诉讼与A公司与C厂之间的诉讼是不同的。显然,B公司与C厂之间的诉讼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重新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合同引发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或借贷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公民或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当涉及多个被告时,各个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同时,也提到了
协商管辖的限制,包括适用案件类型、适用审级、表现形式和法院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协商管辖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合同纠纷,并且必须以书面协议的方式进行。同时,协商管辖必须符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选择的法院必须在特定范围内。此外,还介绍了协商管辖的概念及相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选择问题。在涉及多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原告可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选择其中一个提起诉讼。同时,最先收到诉状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在特定情况下,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多个行政行为。当共同管辖发生争议时,可进行协商或指定管辖。确保行政诉
关于印刷合同的相关内容,涉及项目明细、付款方式、交货方式、印刷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及保密以及合同其他条款等方面的规定。合同中明确了宣传册的制作细节、付款方式、交货期限和地点、印刷品质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措施等内容。同时,还规定了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