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然而,这种约定地点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双方当事人的住所地或者合同的签约地、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合同法理论约定的管辖条款只对签约的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不能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以外的人。因此,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被并购后,该诉讼主体已不存在,约定的管辖条款自动失效。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与并购方之间的合同纠纷中,应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管辖地,如果属于专属管辖的情况,则适用专属管辖条款。
根据民法通则第44条第2款的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后,其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同时,合同法第9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发生合并的情况下,合并后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并履行合同义务。这些条款都是实体法,而非程序法。所谓的权利和义务指的是实体法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不包括程序法意义上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因此,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实体法意义上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但对并购方来说,程序法意义上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是没有约束力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管辖条款只对合并后的企业法人具有约束力,不适用于并购方。
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原加工合同的签约双方即A公司与C厂之间形成了加工承揽合同的法律关系,而B公司与上述加工承揽合同并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B公司基于兼并这一法律事实的情况下,才能继承A公司加工承揽合同项下的实体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与C厂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这种后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与前一法律关系明显不同。因此,作为并购方的B公司与作为债权人的C厂之间的诉讼与A公司与C厂之间的诉讼是不同的。显然,B公司与C厂之间的诉讼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重新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甲方委托乙方加工系列产品的合同内容,包括双方责任、付款方式、交货地点、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甲方提供加工品款式、数量、技术要求等,乙方严格按照甲方要求进行代加工活动。合同规定了争议解决办法和其他未尽事宜的处理方式。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不同的合同性质和当事人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同时,详细阐述了不同合同类型的履行地确定方法。另外,还讨论了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和选择管辖协议的有效性,以及特殊合同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如保险合同纠纷、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诉讼和铁
一家大酒店与广告公司的印刷品加工承揽合同纠纷。合同未明确验收标准和质量异议期限,酒店方在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后拒付余款并反诉要求退货。律师根据法律规定,指出酒店方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质量异议的证据应视为怠于通知,并承担相应后果。定作人应当及时验收工作成果
买卖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和买卖合同的管辖法院选择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买卖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选择条件,包括协议管辖的范围、协议选择管辖的法院范围、协议管辖的限制等。然后介绍了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包括商品合同纠纷管辖权确定和各类合同纠纷的地域管辖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