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87条的规定,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在仓单上背书并经保管人签字或盖章之后,仓单上所具有的提取货物的权利随之转让于新的仓单持有人。民事主体占有仓单与其对仓储物本身的占有具有同样的法律意义,这是仓单交付的首要效力。
1、仓储物风险承担随仓单而移转
依合同法基本理论,风险自交付时转移,尽管仓单的交付不是货物的直接交付,但具有了法律上交付的意义,所有权的转移得到了实现,风险的转移也随之完成。
2、仓单仅具有单纯的物权效力
仓单毕竟只是低层次的有价证券,它远不及于票据,仓单的交付只对于那些由仓单而发生的权利以及对于仓储物上的权利而具有物权转移的效力,而不涉及其他方面的权利关系,比如票据上的对前手背书人的追索权。
3、仓单具有物权的排他性
在同一仓储物上,不能存在两份或多份内容相同的仓单。这是一物一权主义所决定的,即使在混藏仓储合同的情况下,也只能理解为各仓单持有人为共同所有人。如果出现两份或多份仓单请求给付,则应当以最先签发的仓单为准。
4、仓储物的非所有人取得的仓单仍然具有物权效力
除盗窃、抢夺、拾得遗失物等违背所有权人本意占有他人之物外,只要是基于合法的占有而将物储存、保管于保管人,则据此取得的仓单同样具有物权效力,即在仓单交付时,被背书人基于仓储物已经交付储存与保管的事实,相信背书人即为仓储物的所有人,则在此情形下,被背书人取得仓储物的所有权。
仓单质押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内容。仓单作为财产权利,可用来质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多种权利都可以被质押或出质,包括仓单等。动产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仓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预防仓储合同纠纷。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合同生效时间和交付时间、仓储保管人的资格以及货物品名、种类与数量的准确性。此外,货物所有人有随时检查或提取样品的权利,行使该权利有助于避免纠纷。对方违约时,可采用
超市自助寄存柜责任归属问题。原告丁某在超市购物期间使用自助寄存柜存放物品后丢失钱款,认为超市管理不当要求赔偿。律师依据相关法律知识,指出超市已经履行了必要的说明、注意义务和管理责任,应由借用人即顾客自行承担责任。根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C公司是国内某大型牛奶生产企业在深圳地区的牛奶总代理。Y公司资产规模40多亿元,年销售额60多亿元,是国内经营良好、绩优蓝筹股的上市公司。此时C公司向民生银行提出以牛奶作为质押物申请融资的业务需求。可以说,仓单及动产融资业务打破了传统业务中片面强调授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