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合同,又称为运送合同,是指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在运输合同中,实际承运人的身份认定涉及委托关系的理解。委托关系并不仅限于委托代理合同,而是泛指委托他人为一定行为的情形。根据我国《海商法》中的实际承运人制度,可以参考《汉堡规则》中对实际承运人概念的理解。根据《汉堡规则》,实际承运人是以第一个运输合同的存在为前提的,其概念是指该承运人委托的转包承运人特别是包括所有第一次转包以下的各承受转包的承运人。委托一词在这里指的是第一个船公司将转运货物委托给第二个船公司的情况,不仅包括连续运输的情况,还包括在定期租船合同下,承租人自己作为承运人与货主订立合同接受运输,而实际运输的是租船,即由出租船船东进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船东即是实际承运人。因此,《海商法》中的委托不能与委托合同划等号,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委托关系体现的是《汉堡规则》确定的运输合同或租船关系。
在运输合同中,承运人将运输委托给他方履行,但该方并没有亲自履行,而是将其转委托给第三方进行实际运输。在这种情况下,中间的受托人是否是实际承运人呢?《汉堡规则》对实际承运人的定义并没有强调实际承运人必须亲自执行运输。因此,中间的受托人似乎也应属于实际承运人。然而,根据《汉堡规则》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实际承运人就其履行的运输应承担与承运人相同的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只有实际执行了运输的当事人才能被视为实际承运人,因此中间受托人不是实际承运人。
在运输合同中,实际承运人的范围是指履行海上运输这一段运输活动的当事人,还是包括履行承运人运输合同中任何运输义务的当事人,目前《汉堡规则》和我国《海商法》都没有明确规定。
律师认为将实际承运人定位于海上运输这一段是合理并且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的强制性并确保货主的利益。由于海上货物运输具有特殊风险,如果将陆上从事运输的主体也纳入实际承运人的范围,则强制体系就延伸到了陆地,这对于设立实际承运人制度已无多大意义。
此外,将实际承运人限定于海上运输这一段也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的规定相一致。法律对于承运人的强制责任规定只限于承运人责任期间,而独立合同人往往承担的是责任期间以外的运输辅助任务,尤其是在非集装箱货物的运输中。《海商法》即使规定对这种人适用“本章对承运人的规定”,由于“本章”对这一段承运人的责任根本没有规定,这一规定也会失去实际意义。
货物运输火灾的赔偿标准。根据《合同法》,承运人对于货物在运输中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但若损失由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则承运人可不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应按当事人约定计算,若无约定则按货物到达地市场价格计算。同时,如有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应遵循相关规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法律地位,重点介绍了界定其法律地位的四个标准,其中签发运输单证和承担类似承运人责任是重要标准。文章还涉及审判实践中对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合同的处理方式,以及权利义务的界定和责任的承担。最后强调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在承担承运人责任的同时,应享
海上货物运输赔偿请求权的时效期间规定。包括从承运人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的时效期间,及在时效期间内或届满后的追偿请求时效期间。此外,还涉及航次租船合同、海上旅客运输、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等不同类型的合同请求权的时效期间。各类型的计算起点均为知道或应
CFR条款下买卖双方的义务。卖方需承担装运前的风险与费用,包括办理出口许可证等,买方则需办理进口许可证等手续并承担装运后的风险。双方还须遵循CIF条款规定的运输、支付等义务。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可追究船东或承运人责任。涉及租船运货合同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