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附条件合同的条件未能成立时,合同本身也就无效。在条件实现之前,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一旦条件实现,合同生效;如果条件未能实现,合同也就无效。
所附条件是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并作为合同的一项条款列入合同中。与法定条件相比,所附条件的最大区别在于法定条件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而不受当事人意愿的影响。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不能以法定条件作为所附条件。
所附条件是指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过去的、现存的事实或者必定发生或者必定不能发生的事实都不能作为所附条件。此外,法律规定的事实也不能作为附条件,例如子女继承父亲遗产需要等到父亲死亡,这不能作为条件。
所附条件是当事人用来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属意思表示。与当事人约定的供货条件、付款条件不同,后者是合同自身内容的一部分,而附条件合同的所附条件只是合同的附属内容。
所附条件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例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约定某人杀死某人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
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 必须是将来的事实:条件必须是合同成立时尚未发生的事实,过去的、现存的事实不能作为合同的条件。
(2) 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条件必须是不确定的,将来必然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
(3) 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
(4) 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
合伙人甲方、乙方和丙方共同订立合伙协议的事宜。协议内容包括经营宗旨、项目、期限和出资金额方式等。合伙人共同经营酒店,目标是获得满意利润。协议明确了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的方式,并指定了合伙负责人及事务执行人的职责。
企业高管收受回扣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企业高管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回扣是违法的,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回扣的特征,包括营销性、广泛性、有偿性、隐蔽性和危害性。判定回扣的法律性质需根据回扣的归属方分类界定,中
合同公章和法人章的重叠问题,涉及合同生效条件和当事人的行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在依法成立时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效力附条件。当事人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合同效力,需遵守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约定问题。一些用人单位随意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导致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为此,《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终止进行调整,取消约定终止条件的规定,新增了法定终止情形,并规定了附条件的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不应以自己的行为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