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通过中间人介绍与房主刘某签订了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该套房屋的成交价格为人民币110万元。合同中规定,李某应支付刘某6万元作为定金,并约定如果一方违约,应支付房屋总价款4%的违约金。合同签订后,李某只有2万元现金,刘某收取了2万元定金,并由李某写了一张欠条,内容为:“欠刘某房屋定金人民币4万元整,2009年1月25日付款。李某,2009年1月22日。”然而,李某并未付定金,并表示不打算购买该房屋。
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应以书面形式约定,并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根据该规定,定金合同是一种实践性合同,定金数额仅以实际交付的数额为准。在本案中,李某实际只向刘某支付了2万元定金,因此定金合同标的应为2万元。李某所写的定金欠条没有约束力,如果以此方案起诉,法院应当驳回刘某的诉讼请求。
根据《合同法》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时,应双倍返还定金。根据该规定,由于李某毁约,未履行房屋买卖合同,李某交付的定金无权要求刘某返还。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时,一方违约时,对方可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根据该规定,违约金和定金只可选择适用其一。在本案中,刘某与李某的合同约定了房款总额4%的违约金,因此刘某可以主张支付违约金人民币4万4千元,即110万元的4%。该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法院应当支持。
1、发生纠纷后务必向专业律师咨询,以最大化维护自身利益。
2、定金欠条没有任何法律保护意义。
3、合同中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条款,一旦对方违约,就有多种追究责任的选择,有利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份借款协议的详细内容。协议涉及甲方(借款人)、乙方(出借人)和丙方(保证人)三方。甲方在特定日期向乙方借款特定金额,并约定了借款期限、利率、还款日期和违约金。丙方同意为甲方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协议还提示了关于利息约定和借条形式的风险。
借款协议的主要内容。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一定金额,承诺在特定日期连本加息一次性还清。协议包括风险提示、保证人责任、借款人信息和借款时间等内容。若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需支付违约金。此外,借条形式需配合转账凭证或现金收据使用,以证明借款事实。
违约金的分类及定义。违约金分为法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和混合违约金三种类型。法定违约金根据法律规定确定金额或比率;约定违约金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混合违约金则是前两者的结合。对约定违约金,如金额过低或过高,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
购房合同签订后的履行期限问题。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履行期限,当事人可以协商补充约定,无法达成补充协议时,可根据合同相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合同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同时,对于违约金和定金的适用也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