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代理 > 合同法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

合同法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

时间:2024-04-08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0776
如果因为当事人的行为,造成他人相信第三人拥有代理权的现象,但是第三人却是无权代理的,这样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表见代理,本人是需要承担法律后果的。那么合同法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是怎么样的呢?下文中,手心律师网小编给您介绍一下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关于表见代理制度的立法问题

学术争论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是否应引进国外关于表见代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以及在立法上确立表见代理制度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中的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是表见代理制度的“原则性规定”或“初步规定”。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这条规定不符合表见代理的要求,不是真正的表见代理。

英美法与大陆法的差异

在英美法中,对于缄默是否构成追认还是误认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无论是追认还是误认,最终要求被代理人承担责任是英美法的不变原则。相比之下,大陆法倾向于认为缄默构成表见代理,例如德国的容忍委托代理权限理论和表象委托代理权限理论。根据这两个理论,如果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以其名义进行活动并容忍了该行为,或者尽管被代理人不知道代理人有此活动,但如果被代理人尽到相当的注意,就可以知道,那么被代理人要承担表见代理的责任。在这方面,我倾向于支持这一理论,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应被视为表见代理制度的初步规定。

我国对表见代理制度的立法现状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代理行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越来越明显。虽然大陆法系民法强调代理制度应尊重被代理人的意愿和利益,但为了维护交易安全,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承认了表见代理的存在。交易安全是交易环境应具备的一种状态,即交易者基于对交易行为合法性的信任和对交易结果确定性的正当期待而进行的交易,应得到法律的认可。否则,交易活动由于过于危险和不确定性而迫使交易者过分谨慎,从而抑制了积极从事交易活动的动力。基于这一理由,我国新《合同法》第49条对表见代理作出了规定:如果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是有效的。

其他法律中的表见代理规定

除了《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规定外,我认为我国的其他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也散见了与表见代理相关的规定。例如,《合伙企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二)项规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对夫妻共同财产作出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因为特定关系(如合伙或婚姻)使第三人相信当事人具有代理权,从而使其他当事人承担被代理人的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而代为清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性质、债务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等。最新资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

  • 委托行为及其法律要求

    委托行为的法律要求。委托人需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等文件;还需提供委托授权书,明确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等。此外,根据委托事项的不同,还需提供特定材料。这些文件和证明的准备是确保委托行为合法有效的必要步骤。

  • 房屋转租合同的效力规定

    房屋转租合同的效力问题。文章指出,房屋转租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合同生效条件以及是否得到出租人的同意。文章还列举了几种转租合同的有效情况,包括取得出租人同意、默示同意等。最后建议在进行房屋转租时,应先取得出租人的书面同意并签订租房合

  • 如何防范表见代理的风险

    如何防范表见代理的风险。表见代理纠纷对被代理人和相对人都有风险。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表见代理的主要原因。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经营理念是防范关键。表见代理的法律效力在于相对人尽到注意义务后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被代理人可向代理人追

  • 如何预防表见代理的发生
  • 签订委托合同的注意事项
  • 商家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怎么赔偿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