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如果一个人在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有代理权,那么这个代理行为是有效的。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素包括:一是没有代理权却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二是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这个人有代理权,即这个人有代理权的外观。关于是否需要被代理人的过错以及相对人无过错作为构成要件存在争议。
个人认为,被代理人的过错应该是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之一。理由如下:第四十九条中有两处值得考虑,一是“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二是“有理由相信”。法条将“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三者并列起来表述,应该表示三者是有共性或处在同一层次上的。超越代理权和代理权终止都是表明以前是存在代理权的,但实质上还是没有代理权,而该条款的“没有代理权”是否为广义的没有代理权,我觉得值得商榷,我更趋向于联系后者的“有理由相信”来考虑,没有代理权是基于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有着某种联系,或者被代理人有着某种行为或者外观客观上使得相对人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也就是说是隐含着被代理人的过错,这也是此处没有代理权与普通无权代理中没有代理权的区别。
最初我认为表见代理和犯罪行为是可以共存的,因为行为人与相对人签订合同从表面上看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民事上做出法律判断,而之所以构成犯罪,关键在于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了虚构事实、伪造证件等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对两个行为做出两个法律判断自然是可行的。
但仔细分析,我认为两者是不能共存的。理由如下:
综上所述,表见代理与诈骗罪是有所不同的,两者的主要目的虽然都是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但实施的主体是不同的。如果还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
不同情形下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问题。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表见代理、法定代表人越权以及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均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合同被追认前,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或代理人进行追认,且善意相对人有撤销权。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欺诈胁迫、
委托行为的法律要求。委托人需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等文件;还需提供委托授权书,明确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等。此外,根据委托事项的不同,还需提供特定材料。这些文件和证明的准备是确保委托行为合法有效的必要步骤。
如何防范表见代理的风险。表见代理纠纷对被代理人和相对人都有风险。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表见代理的主要原因。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经营理念是防范关键。表见代理的法律效力在于相对人尽到注意义务后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被代理人可向代理人追
上海某运输有限公司与公司1之间因运输合同纠纷的上诉案件。公司4与公司5就泥浆运输事宜存在争议。经过审理,原审法院认为公司4未尽谨慎审查义务,存在过失,且蒋咬齐等人的行为不构成表见代理,使用的联系章也不能构成职务代理。公司不服提起上诉,提供了相关证据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