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的规定方式主要有三种:
概括式规定是指合同中并未具体列举出哪些现象属于不可抗力事故。例如:“由于人力不可抗拒事故影响而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在与另一方协商同意后,可根据实际所受影响的时间,延长履行合同的期限,对方对由此而产生的损失不得提出赔偿要求。”
列举式规定是指在不可抗力条款中明确规定出哪些是不可抗力事故。合同中未规定的情况均不能作为不可抗力事故的依据。例如:“由于战争、洪水、火灾、地震、雪灾、暴风的原因致使卖方不能按时交货,则可以推迟装运时间,或者撤销部分或全部合同,但卖方必须向买方提交发生事故的证明书,该证明书由××出具。”
综合式规定是指采用概括和列举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如因战争行为或其他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买方或卖方不能在本合同第×条规定的有效期内履行合同,如此种行为或原因在合同第×条规定的有效期后继续3个月,则本合同未交货部分即视为取消。买卖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负任何责任。”
综合式规定相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加灵活,可以适应多变的情况。
当事人在援引不可抗力条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适当的证明条件。对方在接到通知后应及时答复,若长期拖延不予处理,也要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应认真分析事故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条款约定范围,若不属于合同规定范围,则一般不能按不可抗力事故处理。
当事人应根据事故的性质、影响履约的程度等具体情况,适当地处理在履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甲、乙双方基于”平等友好,互惠互利”原则签订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作内容、合作期限、甲方的权利与义务、支付方式、协议的变更以及免责条款。甲方获得乙方赞助,并为乙方提供企业宣传服务。双方协商确定合作期限、宣传方式及金额等事项,同时约定了协议的变更及
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能否解除合同的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双方未明确约定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因此当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困难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此不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享有解除合
甲方与乙方关于代理资格的协议内容,包括代理资格的要求、代理范围和期限、双方的责任和权利、代理价格和销售指标,以及订货、付款和货运等相关事项。协议要求乙方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固定营业场所和付款能力,并遵守甲方的代理销售策略和协议规定。乙方成为甲方专属代理
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准或登记手续、当事人约定的条件或期限,以及实践性合同的标的物交付等。某些合同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生效,而批准手续在某些合同中是必要的,但在其他合同中则不是必须的。文章明确了不同情形下合同生效要件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