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完全履行所造成的损害,不完全履行可以分为瑕疵给付和加害给付两大类。
瑕疵给付指的是给付本身存在不完全的问题,导致给付的价值或效用减少或丧失。瑕疵给付侵害的是债权人对完全给付所享有的利益,即履行利益。
瑕疵给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给付的物品质量不合格、数量不足、给付方式不当、地点不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物品质量上的瑕疵或履行行为上的瑕疵。例如,承揽完成的工作质量不合格,房屋修缮人偷工减料导致房屋价值减少等。此外,当债务人未履行附随义务时,也构成瑕疵履行。例如,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导致买受人按照通常方式使用时发生故障或造成损害,这时违反附随义务也构成不完全履行。
加害给付指的是因债务人的履行行为存在瑕疵,导致债权人的其他利益受到损害。例如,债务人交付的家畜患有传染病,导致债权人的其他家畜受传染而死亡;债务人交付的家电质量不合格,导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害等。在加害给付中,债权人遭受的损害可能是财产利益,也可能是人身利益。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买卖合同履行不能的责任承担方式,介绍了不能履行的分类,包括自始不能履行和嗣后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和一时不能履行等,分析了各种情况下责任承担的方式。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和其他补救措施。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
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及相关案例分析。债务人故意不履行偿还义务需承担民事责任,债权人可通过诉讼寻求救济并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一案例中,个体户程先生逃避债务,将房产转让给女儿,被法院判决撤销房屋买卖合同。结论强调债务人应遵守法律,不得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进行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文章详细阐述了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等。同时,也介绍了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义务,如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等。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