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违约的行为主要有不履行合同、不适当履行合同和迟延履行合同三种形式。一旦出现以上违约行为,作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就应当以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继续履行和采取补救措施等形式追究其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
违约金是一方当事人违反经济合同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支付对方当事人的一定数额的款项。一般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两种方式。法定违约金是由有关法律、法规对某些合同直接规定的违约金的数额或比率。而约定违约金则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约时通过协商所确定的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合同当事人违约后,如果合同中有违约金的规定,应按合同中规定支付违约金;否则按有关法规规定执行。如果既没有约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则按赔偿金的方式加以支付。
赔偿金是指合同当事人由于违约给合同对方造成损失,损失数额超过了违约金,或者合同中没有违约金的规定,违约方补偿对方损失部分应当支付的一定数额的款项。依据我国经济合同法与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向对方当事人支付赔偿金,仅仅是补偿性质,没有惩罚性质,所以赔偿金数额以对方实际损失为限。对方不能要求超出实际损失的赔偿。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两部分。直接损失指一方给对方已经造成的财产的毁灭、减少、灭失和为减少或消除损失所支出的费用。可得利益损失则指如果合同能够按约履行而本可获得的利益的损失。在实际损失中,直接损失一般计算比较明确,但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则不宜估量。企业不可以借对方违约之名,夸大损失程度,而只能在订约时双方所能预见到的因不能履行合同而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之内提出赔偿要求。
继续履行是违约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作为一种违约之后的合同责任,除必须具备一般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合同未解除而受害方要求继续履行;有继续履行的必要和继续履行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法律规定不需要继续履行或者继续履行已无实际意义,或者违约方已无继续履行能力的,可以不适用于继续履行合同的责任要求。
非金钱债务的履行问题,包括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后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时,对方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履行,但也存在不能要求履行的情形。根据不能履行的具体原因,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包括因债务人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
合伙人撤资的法律规定。当合伙协议有约定时,撤资需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若无明确约定合伙期限,合伙人撤资需提前通知并避免影响企业,否则需承担相应责任。撤资应遵守协议约定,违反规定将面临违约和赔偿责任。
发包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违约责任及相应补偿措施。主要包括发包方未提供必要资料或设备、工程中途停建或缓建、发包方变更计划或提供不准确资料等情况下的违约责任,承包人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发包方应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承担相应责任和费用。具体的责任与措施应
劳动者违纪的处罚依据。劳动者不遵守单位纪律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保密事项也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业培训后,如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需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有明确规定。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