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中违约金的适用
时间:2024-04-0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惩罚性违约金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违约行为的制裁,以确保合同的履行,故惩罚性违约金与实际损失并无直接联系,无论违约的后果是否发生损失,非违约方均可向违约方请求支付违约金,同时仍得请求违约方履行债务或赔偿损失。那么对于违约金,具体适用哪些情形呢?下面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合同法对赔偿性违约金的适用规定及问题注意事项
问题一:赔偿性违约金与继续履行
根据违约行为的类型,赔偿性违约金与继续履行的适用应有不同解释。当无法履行时,非违约方只能要求支付违约金,而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当违约方拒绝履行时,非违约方可以在要求支付违约金和要求继续履行之间选择一项,但不能并用。当违约方履行不适当时,非违约方既可要求支付违约金,又可以同时要求继续履行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问题二:赔偿性违约金与损害赔偿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同时约定违约金和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但不可认为约定违约金和约定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相互排斥。
问题三:赔偿性违约金与定金
关于赔偿性违约金与定金的选择,请参考后文。
相关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受害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违约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全文》第28条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额。增加违约金后,如果当事人再请求对方赔偿损失,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全文》第29条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并请求适当减少时,人民法院应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过错程度和预期利益等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衡量,并作出裁决。一般情况下,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所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毁约金的赔偿方式
合同违约情况下的毁约金赔偿方式。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时,应按照约定支付;若无约定,则根据实际损失支付。当事人可约定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或高于实际损失,可请求调整。对于迟延履行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
-
合同法定定金比例具体是多少
合同中的定金比例问题。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其比例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合同中如约定超过此比例,则超过部分不能起到担保作用。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如果一方不履约,可能需要双倍返还定金。同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但不能两者都
-
租赁房屋甲方违约的处理方式
租赁房屋过程中,甲方违约和乙方违约的处理方式。甲方违约包括无法提供房屋、未履行维修义务或提前收回房屋等情况,需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乙方违约包括未经同意转租房屋、逾期缴纳费用等行为,同样需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双方都需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确保租赁过程的顺
-
一、物业费违约金上限
物业费违约金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物业服务合同,违约金通常为千分之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如一方违约,需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预见到的损失。同时,如双方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可认定为过
-
合同解除
-
违约金的定义和作用
-
不履行合同报警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