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财产收益,一般以货币计量。不论是违约还是侵害行为,都会导致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中断或基础财产丧失,从而造成利润损失。利润损失是预期利益损失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形式。受害者通常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经济组织以及个体经营者和承包经营者。
孳息是由财产产生的收益。违法行为对能产生孳息的财产造成损害时,也会导致孳息的损失。孳息分为自然孳息和法定孳息。自然孳息具有周而复始、递增的特点,对这种损失应有合理的限制。一般来说,自然孳息损失只计算在违法行为发生时财产所带的孳息,如母畜死亡时怀的仔畜。法定孳息是按一定比率或数量增长的,如利息、租金等。
指侵害工业产权,如专利权和商标权,给权利人造成的预期利益损失。侵权人未直接损害权利人财产,而是非法制造、销售他人专利产品或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使权利人无法获得相应收益。
预期利益损失的赔偿还应包括受害人为消除违法行为潜在危害后果而支出的费用。例如,环境污染导致农田减产、肥力减退,为恢复农田土质和肥力,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这些为消除潜在污染危害后果而支出的费用也应视为预期利益损失,需要加害方赔偿。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合同终止及索赔方式。合同终止的情况包括发包人原因引起的合同终止,如拖欠进度款等。承包人在合同终止后有索赔权利,可索赔已完工程价款、退场费用等,并有权要求赔偿预期可得利益的损失。若合同未采用示范文本,承包人可依据相
合同履行及解除纠纷中违约金的性质认定及调整原则。因合同签订双方地位不平衡,违约责任的设置可能不平衡。违约金标准衡量需考虑违约损失、合同履行程度和各方过错程度,而不仅仅是数额比例。举证责任应由守约方承担,证明违约金是否过高的客观情况。正确理解和应用《合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赔偿标准和赔偿规则等内容。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赔偿应当遵循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原则,并适用损益相抵规则。赔偿范围包括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和因合同解除产生
可得利益是否构成诈骗罪的对象。法律规定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仅为财物,可得利益不能成为诈骗罪的对象。可得利益是纯利润,包括通过合同获得的财产和预期利润。违约行为可能导致可得利益损失,可分为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