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义务概述
时间:2024-10-29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很多时候我们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很多很多的注意事项,因为一旦签订就会需要我们承担很多的义务,还有法律责任,需要遵守约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底合同义务到底有哪些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先合同义务的概述
先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前,合同当事人之间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它是建立在民法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基础上的具体法律义务,主要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及禁止诈欺等义务。
先合同义务的特征
通过定义可知,先合同义务具有以下特征:
- 特定主体:先合同义务的主体是缔约合同的双方,他们通过接触磋商进入特殊密切联系的关系,实现了义务主体的特定化、相对化。
- 诚信原则:先合同义务成立的理论依据是诚信原则,要求缔约双方维持特殊的信赖关系,互守诺言,讲究信用。若违反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即使合同未成立或已被撤消或宣布无效,也要进行损害赔偿。
- 法定义务:先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承担的义务,是一种强制性规范而非任意性规范,不允许双方排除。因此,违反先合同义务是违法行为而非违约行为。
- 附随义务:相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所生的合同义务而言,先合同义务并不决定合同类型,不以给付义务为内容。随着缔约关系的发展,根据诚信原则逐渐形成协力、告知、保护、保密等不同内容的义务。
- 起止时间:先合同义务始于要约生效,终于合同生效。在要约生效前,双方只是一般人之间的关系,相互间的期待和义务较弱,没有进入特殊信赖关系范围内。要约生效后,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进入特定信赖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基于信赖对方而作出缔结合同的必要准备工作,并对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进行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 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若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履行期限的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履行期限的确定问题。合同应约定明确的履行期限,若未约定,双方可协商补充。对于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包括质量要求、价款、履行地点等,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履行期限不明确时,双方可随时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
-
合作框架协议的法律效力
合作框架协议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只有依法成立的合作框架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其约定的义务,包括通知、协助、保密等特定义务。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
后合同义务的法律知识
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的后合同义务,包括告知或通知义务、保密义务、协作或协助义务以及保护、注意义务。这些义务都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而设立。例如,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告知对方有关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保守对方的秘密,并
-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的区别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先合同义务是在合同成立之前的法律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等义务。后合同义务是合同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承担的某种行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以维护支付效果或处理合同终止后的事务
-
合同履行原则及义务
-
后合同义务的特点
-
要求履行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