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义务概述
时间:2024-10-29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很多时候我们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很多很多的注意事项,因为一旦签订就会需要我们承担很多的义务,还有法律责任,需要遵守约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底合同义务到底有哪些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先合同义务的概述
先合同义务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前,合同当事人之间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它是建立在民法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基础上的具体法律义务,主要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协作及禁止诈欺等义务。
先合同义务的特征
通过定义可知,先合同义务具有以下特征:
- 特定主体:先合同义务的主体是缔约合同的双方,他们通过接触磋商进入特殊密切联系的关系,实现了义务主体的特定化、相对化。
- 诚信原则:先合同义务成立的理论依据是诚信原则,要求缔约双方维持特殊的信赖关系,互守诺言,讲究信用。若违反该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即使合同未成立或已被撤消或宣布无效,也要进行损害赔偿。
- 法定义务:先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承担的义务,是一种强制性规范而非任意性规范,不允许双方排除。因此,违反先合同义务是违法行为而非违约行为。
- 附随义务:相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所生的合同义务而言,先合同义务并不决定合同类型,不以给付义务为内容。随着缔约关系的发展,根据诚信原则逐渐形成协力、告知、保护、保密等不同内容的义务。
- 起止时间:先合同义务始于要约生效,终于合同生效。在要约生效前,双方只是一般人之间的关系,相互间的期待和义务较弱,没有进入特殊信赖关系范围内。要约生效后,要约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进入特定信赖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基于信赖对方而作出缔结合同的必要准备工作,并对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进行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
-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一)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 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若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终止及后合同义务
合同终止及后合同义务的相关内容。合同终止后,会产生后合同义务,其特点主要是法定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的义务,当事人应遵守这些义务,以维护合同关系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
合同终止的条件
合同终止的多种条件,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提存标的物等情形。同时,文章还涉及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遵循的义务,如通知、协助和保密等。合同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算条款的效力,这些条款在合同终止后仍然有效。
-
先合同义务的概念和作用
先合同义务的概念和作用。先合同义务存在于合同成立之前,是合同双方在缔约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等。先契约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承担的义务,具有主体特定性、法定义务等特征。先合同义务的重要性和法律价值在于保护当事人利益、促进合同
-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
中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附随义务。这些义务是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当履行的。未履行这些义务将违反法律原则,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
合同终止后的权利义务
-
合同终止后的后合同义务
-
签订保密协议应当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