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权利,抗辩权普遍存在合同履行的时候,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出现纠纷时,进行的对抗的一种权利,抗辩权有效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那么抗辩权无除斥时间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抗辩权无除斥时间的正确性
广义抗辩权与狭义抗辩权
广义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行使权利的权利,不考虑他人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狭义抗辩权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即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时,义务人有拒绝请求的权利。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某种权利的存续期间。一般情况下,抗辩权没有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抗辩权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指被告认为原告的诉讼请求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提出的抗辩。如果被告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限后没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将依法处理原告的诉讼请求。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1. 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而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2. 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需要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的事实状态,而除斥期间只需要法定期间经过。3. 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并不使权利本身消灭,而只是消灭附着于其上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则使权利本身消灭。4. 期间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开始计算;除斥期间从权利成立之时开始计算。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民法通则》规定的20年期间既不是诉讼时效期间,也不是除斥期间,而是权利的最长保护期限,从权利被侵害之日开始计算。5. 期间是否可变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而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延长。6. 法院是否可依职权主动适用不同:诉讼时效必须由享有时效利益的当事人主张后,法院才能适用;而除斥期间是否经过,法院应依职权主动调查并适用。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种类
同时履行抗辩权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时,应当同时履行。如果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履行的要求。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包括:1. 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且双方债务有对价关系;2. 债务同时到期,可以同时履行;3. 当事人一方的履行不符合约定,即瑕疵履行的另一方可对有瑕疵的履行部分行使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的要求;先履行一方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包括:1. 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互负债务;2. 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一般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按交易习惯确定;3. 应先履行的债务有履行可能;4. 应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即全部或部分瑕疵履行。
不安抗辩权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可以终止履行。如果没有确切证据,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不安抗辩权的使用条件包括:1. 双务合同,且后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的债务尚未到期;2. 后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存在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不安抗辩权是一种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法律根据公平原则作出了上述规定,以防止滥用。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当事人必须提供确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