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责任的时间限制
时间:2025-07-03 浏览: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保证期间是对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时间,保证期间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是由法律进行规定约束。保证人诉讼期间一般是两年。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保证期间的效力及其确定方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逃脱承担保证责任的机会
根据时间上的限制,保证人有三次逃脱承担保证责任的机会:第一次: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依法定方式主张权利(一般保证:债权人未起诉或申请仲裁;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未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第二次: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获得抗辩权。第三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此时,保证人有权援用债务人的抗辩权。
保证期间的作用与效力
(1)作用。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债权。①一般保证:债权人须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和/或保证人)起诉或申请仲裁;②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须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2)效力。若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依法定方式主张权利,则保证责任消灭。
保证期间的确定
(1)有约定的按约定(可约定3个月,亦可约定1年。随意!)。须注意,下列两种约定依法确定保证期间,不按约定:①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②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2)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无论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均为6个月,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须注意:没有约定债务履行期限的,自宽限期届满之日起算;债务人被宣告破产的,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计算)。
保证期间的性质
①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②保证期间为不变期间,不发生中断、中止、延长。③保证期间经过,保证责任消灭。④保证期间约束的权利为债权请求权,而非形成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证责任的承担形式
多种保证责任的承担形式,包括连带共同保证、按份共同保证、最高额保证合同等。在不同情况下,保证人的责任分担方式有所不同。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第三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专用、注册资金提供保证等特殊情况下的责任承担问题。在保证期间,债权人转让债权或债务人转让部分
-
共同借款人与借款担保人的区别
共同借款人与借款担保人的区别。共同借款人是直接债务人,与债权人签订借款合同,共同承担债务责任。而借款担保人为债务提供担保,签订担保合同,承担保证责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包括不同情况下保证期间的计算方式和担保人责任免除的情形。
-
合同内容的差异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
各种保证期间的具体规定
保证期间的分类和相关规定。包括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三种情况下的保证期间,以及连带责任保证、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同时,文章还阐述了约定保证期间和保证期间的不变性等规定。在保证期间内,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不变,保证期间不会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或延长
-
连带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规定
-
保证责任的时间限制
-
担保人承担的责任多久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