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9条的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没有按照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限履行支付金钱义务,就需要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在按照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的基础上再增加1倍。这个利息的计算是在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开始的,因为这是由于债务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还款义务而导致的利息。因此,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利息发生的时间是特殊的。其次,这个利率是法定利率,不同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利率。这个债务利息是在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这表明这个利息除了弥补债权人在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损失外,还具有一定的惩罚性。
迟延履行债务利息适用于金钱债务的执行,被执行人承担迟延履行责任的起算时间是从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而不是从法院执行通知书中指定的被执行人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因此,即使被执行人在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内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义务,但如果超过了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申请执行人仍有权要求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的债务利息。
侵权损害赔偿一般不支持利息,因为并没有明确赔偿期限,更没有明确损失的数额。但是在执行阶段,是可以计算利息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执行人延迟履行裁决书中的给付金钱义务时,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债务利息按银行同期利率计算。非因被执行人的申请,对生效法律文书审查而中止或者暂缓执行的期间及再审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是指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合同当事人的履行违反了履行期限的规定。履行迟延在广义上包括给付迟延和受领迟延,狭义上是指债务人的给付迟延。迟延履行期间开始前的一般债务
执行回转的权利人常常提出既要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直接),又要赔偿因此造成的间接损失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