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款合同是否有违约金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借款合同是一种特殊合同,其标的物是货币。对于出借人而言,如果借款人未按期归还借款,出借人所遭受的损失仅限于借款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7条的规定,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归还借款的,应按约定或国家相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因此,在本案中,违约金金额为5000元的条款无效,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本案中,李某已构成违约,自然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第207条规定,应按约定或国家相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即是违约金。至于违约金是以确定数额形式出现还是仅以逾期利息形式出现,国家法律法规并未禁止以确定数额方式支付违约金,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确定数额方式自然是可行的。
即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不得超过国家的禁止性规定。与具有特定履行特征的买卖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等相比,借款合同确实是一种特殊合同。因为合同的标的物是货币,而货币是不特定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尺度,具有支付职能。买卖合同、建筑工程合同实行的是等价交换,一方提供劳动力或产品,另一方支付货币。而借款合同是“吃资本饭的”,贷款人本身并不提供劳动。在计划经济时期,民间借贷被认为是不劳而获的,是剥削的,因此不被提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意识形态的深入认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积极的作用。它快捷、方便、高效,有效弥补了银行贷款手续繁琐、贷款困难的缺点,实现了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正因为民间借贷的易于进行,决定了其风险大于银行贷款,相应地,其贷款利率也高于银行利率。如果不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放纵高利贷和“驴打滚”式发展,将导致借款人因高额利息无力偿还,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滋生各种犯罪活动。因此,对于民间借贷应持支持、规范的态度。合同法第211条也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如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支付利息,则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时,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产生的责任,形式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而刑事责任是针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其追究机关只能是司法机关,并可能面临包括死刑在内的严厉惩罚。
违约金的分类与特征,违约金包括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合同订立时双方预先确定的违约后的补救措施。法定违约金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时需支付。此外,违约金具有特定的计算依据和支付原则,如违约金的数额不应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等。当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些赔偿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如缔约费用、履约费用和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的获利机会损失等;还包括固有利益的赔偿,如身体、健康和生命等的损
借款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根据合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不计算违约金,但借款人需要赔偿贷款人的损失或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可以以事先确定具体数额的形式约定,也可以以逾期利息形式出现。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国家法律法规并无禁止以确定数额的方式支付违约金。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