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费用包括邮电费用以及赶赴缔约地或察看标的物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准备履行支出的费用包括为运送货物所支付的费用或者受领标的物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受害人支出上述费用所失去的利息属于间接损失,也被称为可得利益损失。可得利益损失指的是信赖人的财产应该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例如,如果因为信赖合同有效而失去了某种应该得到的机会,这些利益必须是在订约时可以客观地预见到的。
然而,对于这种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是否应超过履行利益,存在争议。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和《合同法》对损失范围没有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在履行利益范围内进行赔偿已经足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然而,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合同标的数额较小且造成对方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后果较大时,仅以履行利益范围内的赔偿可能无法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特定情况下,应允许有例外,以受害人实际损失来计算赔偿数额。
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缔约过程中,而不是在合同成立后。如果合同已经成立,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导致对方损害,则不属于缔约过失责任,而是违约责任。对方可以行使违约责任请求权或合同损害赔偿请求权。
缔约人一方存在违反先合同义务。先合同义务指的是自缔约人双方签订合同并开始相互接触磋商时逐渐产生的注意义务。这种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并随着债务关系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因此在学说上也被称为附随义务。
对方当事人所受损失仅限于财产损失和信赖的利益损失,而不包括履行利益损失。
违反先合同义务与对方当事人所受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违反先合同义务必须存在过错,即对合同无效、被撤销或不成立的过错。与合同违约责任不同,过错并非违约责任的要件,这也是这两种责任的主要区别。
股权转让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中,转让方(甲方)与受让方(乙方)就公司股份的转让达成一致。协议详细说明了股份转让的条款和条件,包括股权转让价格、支付方式、公司交接、交易费用的承担、甲方保证及承诺、债务处理、股东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合同变更解除、保密条款
定金合同的种类及其性质。定金合同包括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证约定金、违约定金和解约定金五种。在我国,定金的性质根据当事人约定确定,若没约定,则一般解释为解约定金。定金制度用于担保合同履行,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责任,但不排除当事人以定金解除合同的可能性。
发包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违约责任及相应补偿措施。主要包括发包方未提供必要资料或设备、工程中途停建或缓建、发包方变更计划或提供不准确资料等情况下的违约责任,承包人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等损失,发包方应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承担相应责任和费用。具体的责任与措施应
买卖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问题。当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时,出卖人可以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利息。合同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法的,按约定处理。违约金认定不限于“违约金”一词,还包括其他约定。虽然法律赋予当事人约定违约金的权利,但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