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行为
根据《合同法》,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只要合同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无论违约原因为何,除法定或约定的免责事由外,均不得主张免责。
2.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的免责事由
违约责任又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而承担的责任。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违约责任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
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若当事人违反的不是合同义务,而是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则应承担其他责任。
由于合同关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也具有相对性,即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关系的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若一方因第三人原因造成违约,应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与第三人之间的纠纷,应依法或按约定解决。
根据合同当事人违反义务的性质和特点,违约责任可进行不同分类。根据《合同法》第107条和第108条的规定,我国将违约行为分为预期违约和届期违约两种类型,并可进一步细分。
预期违约是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明确表示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限到来后不可能履行合同。根据《合同法》第108条的规定,预期违约分为明示的预期违约和默示的预期违约。明示与默示的区别在于违约的合同当事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明确表达自己不再履行合同的意愿。
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当事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将构成届期违约。届期违约可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两类。
根据《合同法》规定,因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的人身或财产权益时,受损害方可选择依照《合同法》要求承担违约责任或依照其他法律要求承担侵权责任。根据《合同法解释》,债权人在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作出选择后,若在一审开庭前变更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准许。然而,若对方当事人对变更后的诉讼请求提出管辖权异议且异议成立,人民法院应驳回起诉。
工程发包方和设计人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发包方延误支付、审批工作的延误及因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等情况下的违约责任。设计人则需承担设计错误、延误完成设计任务及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等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损害赔偿三种。
构成违约责任的条件,包括行为、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违约行为必须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产生,且主观要件是违约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损害事实指当事人违约给对方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其他不利后果,违约人需要对其违约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害进行赔偿。最后,违约行为和
要约收购适用于多种情况。投资者自愿选择通过要约方式购买目标公司股份,当收购人持有的股份达到公司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若计划继续增持,应当采取要约方式。此外,通过协议方式持股超过百分之三十或预计持股超过百分之三十且无法在30日内发出全面要约时,也需采
承包商违反先合同义务应承担的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包括假借订立合同恶意磋商等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的赔偿。文章还介绍了签订合同的要件以及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签约对象的资质、合同名称和内容的一致性、明确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