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违约责任 > 责任承担 > 不可抗力的范围是什么

不可抗力的范围是什么

时间:2023-10-18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3220
一、不可抗力的范围

不可抗力的定义和条件

不可抗力是指客观情况下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事件。要构成不可抗力,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不能预见

不能预见指的是无法预知事件的发生。这里的"无法预见"指的是"即使是有经验的承包商也无法预见到的"。不能根据当事人自身是否预见到事件的发生来确定。举例来说,承包商在进行钻孔时,遇到了一个孤立的岩石,导致钻孔无法进行,造成了损失。这个事件可以被称为不可预见,因为即使是有经验的承包商也无法预见到这个孤立的岩石的存在。

2. 不能避免

不能避免指的是即使当事人预见到事件的发生,也无法阻止其发生。举例来说,即使当事人接到了地震预警,但仍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这就是无法避免。如果通过当事人的努力可以防止事件的发生,即使事件仍然发生,也不能构成不可抗力。

3. 不能克服

不能克服指的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当事人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或减轻事件的负面影响。举例来说,如果发生地震,当事人无法将已经完成的工程迁离地震区,只能任其坍塌。如果通过当事人的努力可以避免损失,那么对于这部分损失而言,该事件不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我国法律对不可抗力的范围

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可抗力的范围,而且各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可抗力包括以下情况:

1. 自然事件

自然事件包括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海啸等。

2. 社会事件

社会事件包括战争、暴乱、骚乱、特定的政府行为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 遗产中财产分割延期开庭的时间限制

    遗产中财产分割纠纷案件延期开庭的时间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延期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原则上不应超过一个月。延期审理的次数也有限制,并且需依法告知当事人下次开庭时间。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等特定情况除外。

  • 土地承包合同的解除条件

    承包合同的解除条件,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协议解除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一方都有权解除合同。文章还涉及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不可抗力、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形均可解除合同。最终解除合同需符合法定条

  •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提起诉讼的时效、直接提起诉讼的时效、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时效以及起诉期限耽误的情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对于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时效要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并可申

  • 要约收购适用于什么情况
  • 电子邮箱服务合同
  • 电力运行事故的赔偿责任
违约责任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