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责条件
免责条件是指免除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因和理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
合同责任的免责事由既包括法定的责任事由,如不可抗力,也包括约定的责任事由,如免责条款。
(一)不可抗力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在不可抗力的适用上,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
(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
(3)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3.不可抗力的免责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以下列外:
(1)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4.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实际上,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未将意外事件作为免责条件。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意外事件不应该作为免责事由。
(二)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的条款,其所规定的免责事由即约定免责事由。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这表明:
其一,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条款。它既然是一种合同条款,就必须是经当事人双方同意的,具有约定性。
其二,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许法官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
其三,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或者限制未来的民事责任,具有免责功能,这是免责条款最重要的属性,是区别于其他合同条款的明显特征。
“免责”只是一种概括的命名。其实,在不同的免责条款中,免责的范围不尽相同。有的条款之免责,是完全排除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有的不完全排除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免责条款并非一律无效,有的免责条款是无效的,不能发挥免责的作用。这样,免责条款又有无效的免责条款和有效的免责条款之分。
免责条款有效以它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为前提,或者说以它成为合同条款为先决条件。只有免责条款成为了合同的组成部分,才谈得上免责条款的控制及解释。
判断免责条款是否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适用《合同法》总则关于合同订立的规定和《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行为的规定。免责条款以格式条款的形式表现时,判断它是否成为合同条款,适用格式条款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的规则。
免责条款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有效。确定免责条款是否有效,是立法控制、行政控制和司法控制的重要任务,也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网上产品瑕疵是否构成质量问题,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需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对于耐用商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瑕疵问题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同时文章阐述了产品缺陷责任和产品瑕疵责任的区别,包括责任性质、权利主体、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和诉讼管辖的不同。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于免责的相关规定。其中涉及不可控制的障碍、无法预见的障碍以及无法避免或克服的障碍等情况下的免责条件。同时指出,即使卖方遇到免责情况,也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否则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文中以乙公司的实例说明了这些规定的具体应
产品缺陷是指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缺陷可分为设计上的缺陷、制造上的缺陷和指示上的缺陷。缺陷产品的损害赔偿责任属于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生产者对生产的缺陷产品应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可以通过免责条件来免除赔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