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责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全部侵权责任规范的基础,直接体现了侵权行为法的立法取向和价值功能。目前侵权法学界对归责原则体系的构造存在严重分歧,形成了一元说、二元说、三元说等不同的学说。其中,一元说认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只有过错责任;二元说认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三元说认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包括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等三项原则。
环境侵权行为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行为,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及有关环境权益造成损害的危险或已经造成损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决定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等。本文拟从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出发,立足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探讨目前我国环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并对占环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主导地位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走向和发展做出分析。
过错责任原则源于罗马法,其基本含义为,加害人对其有过错的行为(包括故意和过失)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加害人没有过错,仍然应承担民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家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过错责任原则能促使个人活动不必因顾及赔偿问题而处处谨小慎微,有利于企业的活动和经济的发展。无过错责任原则则主要适用于环境侵权行为,因为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使得确定过错责任存在一定困难。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无过错责任原则占据主导地位,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辅助。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完善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范围和条件,以确保环境侵权行为的受害人能够获得公平的赔偿和补偿。同时,还应加强对环境侵权行为的预防和监管,以减少环境侵权行为的发生。
通过对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无过错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体系。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未来发展中,无过错责任原则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平正义。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该规定是对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对违约责任适用,对侵权责任也适用,对一般侵权行为适用,对特殊侵权行为也适用,则对属于特殊侵权行为的环境侵权行为适用,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可见,新《水污染防治法》对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范围进行的扩大是有效的,因此在水污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