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免责的条款有哪些
(1)全部免责。即当事人事先约定未来的受害人放弃将来对应承担责任方提出任何赔偿的请求,此种免责条款在雇工合同中最为普遍。
(2)限制责任条款。即当事人事先约定对将来的人身伤害赔偿以特定方式计算或不超过一定数额的赔偿。当前医疗合同中常存此类条款。
(3)限制请求期限的条款。即事先约定将来的受害人须在一定期限内提出人身损害的赔偿请求,逾期不再享有请求赔偿的权利。此种免责条款不以直接免除责任为表象,而以限制请求期限约束当事人的请求权,借此逃避法律的规制。
(4)设定固定赔偿金额或模式。即事先约定在发生人身伤害责任时,应承款项作赔偿,不足部分则予以免除或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进行赔偿,而不按相关法律规定据实赔偿。
以上四种形式的免责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均应依法确认其无效。
(5)因故意、重大过失致他人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合同法》第53条规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他人财产损失的责任不能事先约定免除。该项规定系由过错程度控制免责条款的效力。从过错程度看,因故意或重大过错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责任是否允许被事先特约免除,与国家对违法行为否定性评价机制有关,无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是触及了社会一般道德范畴,还是属于违法范围,均应受到否定性评价,属于国家、社会所抑制的范畴。当然对于因一般轻微过失而造成的损害,虽同样应受到否定性评价,但因其对社会秩序,社会公共利益触及不大,影响甚微,因而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调。司法实践中对一般轻微过尖的损害的态度是:受害人请求赔偿的,予以支持;受害方愿意免除侵害方责任的,予以尊重。然而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所产生的责任,没有任何可免除的理由。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保险中的最大诚信原则,强调保险合同双方应提供所有影响订约和履约的重要事实,并遵守约定和承诺。最大诚信原则包括说明、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在保险活动中体现更为突出。针对保险理赔实务中的拒赔情况,应区分不同情况,对于不合理、不公平的免责条款应认定为
药品缺陷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问题。药品缺陷包括研究缺陷、生产缺陷、警示缺陷和经营使用缺陷等。一起缺陷药品致人损害的案件分析显示,在司法实务中,药品缺陷致害案件处理通常适用公平原则,使当事人分摊损失。生产者若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免责条款可不承担责任,
中国合同免责事由的适用范围及意义。合同免责事由主要包括免除未履行合同责任、合同解除和延长履行期限等方式。不可抗力事件是合同免责事由的重要因素,其出现可以推翻责任构成要件,否定债务人存在过错的推定。当事人通常在合同中订立不可抗力条款,以合理分担风险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