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条款的效力受到法律的不同态度。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以下两种免责条款是无效的: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是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这是因为这些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存在,一方当事人可能利用它们欺骗对方当事人,甚至故意不履行合同,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与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悖。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经过充分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只能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并且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也承认免责条款的效力,否则合同自由将无从谈起。然而,对于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法律应当予以禁止。否则,将导致免责条款的滥用,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不利于保护正常的合同交易。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为免除或限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来责任的条款。免责条款具有以下特征:
免责条款是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的合同的一部分。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或履行不完全时免除责任不同,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的原则在合同中约定免责的内容或范围。例如,当事人可以约定“限制赔偿数额”或“免除某种事故发生的责任”等。
免责条款必须以明示的方式提出,任何默示的免责条款都是无效的。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目的是排除或限制当事人未来的民事责任。免责可以部分或全部免责。
即当事人事先约定未来的受害人放弃将来对应承担责任方提出任何赔偿请求的权利。这种免责条款在雇工合同中最为普遍。
即当事人事先约定对将来的人身伤害赔偿以特定方式计算或不超过一定数额的有限赔偿。这种条款在医疗合同中常见。
即事先约定将来的受害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提出人身损害赔偿请求,逾期将失去请求赔偿的权利。这种免责条款不是直接免除责任,而是通过限制请求期限来约束当事人的请求权,以规避法律的规定。
即事先约定在发生人身伤害责任时,应承担责任方以固定金额作为赔偿,不足部分则免除或按固定模式进行赔偿,而不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实际赔偿。
免责条款的规制方式。首先介绍了免责条款的概念和存在的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免责条款的法律规制方式,包括立法限制和司法控制两个方面。文章指出,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平衡企业合理权益,建立科学公正的规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强调,合理规制
合同中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中,主要是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和政府行为三大类。而约定免责事由则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但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产品安装免责条款的撰写以及安装质量对设备的重要性。强调了设备安装质量对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不合格的安装可能导致的隐患。文章明确,若客户选择自行安装并出现安装不当导致的问题,设备保修期将终止,且相关损失需自行承担。同时提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中造成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对于免责条款的效力,法律视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合同法规定这两种免责条款无效,是因为这种条款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允许这类条款的存在,有的当事人可能利用这种条款欺骗对方当事人,同时至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