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它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和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在适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是否在合同中约定了不可抗力条款,不会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如果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以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果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然而,有以下例外情况:
(1) 金钱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 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关系。实际上,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并未将后者作为免责条件。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意外事件不应作为免责事由。
免责条款是指合同中约定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的条款,其规定的免责事由即约定免责事由。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由此可见:
免责条款是一种合同条款,必须经当事人双方同意并具有约定性。
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法官也不得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
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或限制未来的民事责任,具有免责功能,这是免责条款最重要的属性,也是与其他合同条款的明显特征区别。
因此,在一定情况下,违约责任是可以根据免责条款免除的。
买方支付首付款后因房贷政策变化导致不符合银行按揭贷款条件而主张解除合同的情境,指出买方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房贷政策变化并不属于不可抗力,可能被视为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对于一套房的买卖,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但在二套房买卖或限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遗产中财产分割纠纷案件延期开庭的时间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延期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原则上不应超过一个月。延期审理的次数也有限制,并且需依法告知当事人下次开庭时间。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等特定情况除外。
工程纠纷中暂停借款利息资本化的情况,分为正常中断和非正常中断。正常中断是由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非正常中断则是因企业管理决策、不可预见原因等造成。在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