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它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和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在适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是否在合同中约定了不可抗力条款,不会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如果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以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果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然而,有以下例外情况:
(1) 金钱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 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关系。实际上,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并未将后者作为免责条件。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意外事件不应作为免责事由。
免责条款是指合同中约定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的条款,其规定的免责事由即约定免责事由。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由此可见:
免责条款是一种合同条款,必须经当事人双方同意并具有约定性。
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法官也不得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
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或限制未来的民事责任,具有免责功能,这是免责条款最重要的属性,也是与其他合同条款的明显特征区别。
因此,在一定情况下,违约责任是可以根据免责条款免除的。
海上拖航中的责任划分问题。根据拖航合同中的责任划分条款,责任可按指挥原则和过失原则确定。对于第三方损害,承拖方和被拖方承担连带责任。承拖方的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或其他双方无法归责的原因导致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以及特定情况下的过失不承担赔偿责任。在不同
免责条款的规制方式。首先介绍了免责条款的概念和存在的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免责条款的法律规制方式,包括立法限制和司法控制两个方面。文章指出,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平衡企业合理权益,建立科学公正的规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强调,合理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案件中享有起诉权利,起诉期限一般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期限,最终由法院决定。同时,提起行政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认为具体
合同解除的可行性,指出合同可以通过协商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种方式进行。函件往来解除合同的可行性取决于双方是否约定了函件解除的方式。法定解除包括多种情形,如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等。解除权的行使需要通知对方,并在特定情况下办理批准、登记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