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受伤伤残鉴定通常在治疗终结后进行。治疗终结是指损伤经过临床治疗后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并维持稳定的时间段,根据鉴定机构的经验,头部伤害一般需要六个月后进行鉴定,其他部位伤害一般需要三个月后进行鉴定。
建议当事人选择在当地人民法院备案的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能够被司法机关认可。
一般情况下,鉴定机构不接受个人委托,因此当事人可以选择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委托鉴定,也可以在起诉后由法院共同委托进行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方不认可单方委托鉴定结果的情况,因此在诉讼后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更为妥当。
办理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的程序一般如下:
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此外,还需要从治疗医院借阅复印有关的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如果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评定,还需要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导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于治疗尚未终结但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情况,在申请书中需说明。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在2005年10月1日之前,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属的法医中心进行,事故当事人根据其鉴定结果进行调解或提起诉讼。然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7条的规定,侦查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也不得设立鉴定机构。
因此,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市场化,由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由于鉴定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同一病历在不同鉴定机构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加剧了交通事故当事人赔偿的矛盾。对于交通事故受害人来说,如果对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重新鉴定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法院诉讼中,可以申请法院委托重新鉴定,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二是当事人在诉讼前接到鉴定结论后认为有问题,可以提起重新鉴定申请。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及相关要求。当事人和代理人可向公安机关提出鉴定申请,公安机关决定事故调查所需的鉴定,而当事人可自行选择调解所需的鉴定部门。委托鉴定需根据被鉴定项目的性质和难度选择相应机构。伤残鉴定有严格时限规定,一般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开始
检验、鉴定、评估工作的相关流程及其时限。机构人员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派或委托的工作,并出具书面结论。公安机关应在两日内向当事人提供检验、鉴定结论,当事人如有异议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定书应包含多种内容并签名。对于多份鉴定结论,应优先采信级别较高的鉴
伤残鉴定的概念、范围及赔偿标准。伤残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其他级别伤残赔偿标准也有相应计算方法和公式。
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标准,详细介绍了重伤、轻伤、轻微伤三个不同等级的具体鉴定情况,并阐述了受害者家属的赔偿问题,包括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