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受伤伤残鉴定通常在治疗终结后进行。治疗终结是指损伤经过临床治疗后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并维持稳定的时间段,根据鉴定机构的经验,头部伤害一般需要六个月后进行鉴定,其他部位伤害一般需要三个月后进行鉴定。
建议当事人选择在当地人民法院备案的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能够被司法机关认可。
一般情况下,鉴定机构不接受个人委托,因此当事人可以选择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委托鉴定,也可以在起诉后由法院共同委托进行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方不认可单方委托鉴定结果的情况,因此在诉讼后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更为妥当。
办理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的程序一般如下:
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此外,还需要从治疗医院借阅复印有关的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如果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评定,还需要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导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于治疗尚未终结但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情况,在申请书中需说明。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在2005年10月1日之前,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所属的法医中心进行,事故当事人根据其鉴定结果进行调解或提起诉讼。然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7条的规定,侦查机关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也不得设立鉴定机构。
因此,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市场化,由具有鉴定资质的机构进行。由于鉴定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同一病历在不同鉴定机构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加剧了交通事故当事人赔偿的矛盾。对于交通事故受害人来说,如果对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重新鉴定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法院诉讼中,可以申请法院委托重新鉴定,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二是当事人在诉讼前接到鉴定结论后认为有问题,可以提起重新鉴定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包括多种情况下的责任承担、管辖权、法律适用和注意事项等。该法详细规定了租赁、借用机动车等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承担,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管辖地和适用法律。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确定案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费用及相关责任承担问题。文章介绍了不同鉴定机构的收费情况,并详细说明了费用承担的原则,包括保险公司和肇事方的责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程序、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程序及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交通事故伤情二次鉴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发现鉴定人员或机构存在问题时,可以进行二次鉴定。相关规定明确了需要进行二次鉴定的情形,如鉴定程序违法、鉴定机构无资质等。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时,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重新鉴定申请。同一交通事故的同一检验和鉴定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程序和所需材料。被评定人需准备申请书、医疗证明和检查结果、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等材料。同时,评定被抚养人劳动能力时还需携带相关证件和政府部门说明。鉴定过程需提交材料、交纳费用,等待鉴定机构通知并前往鉴定。复杂情况可能需多次鉴定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