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微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从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由于大多数交通事故属于轻微事故,这类事故的事实通常很清楚,受害人的财产损失较小,伤势较轻。事故认定书通常在事故发生后当场或5日内制作并送达给当事人。自当事人收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起,一年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
2、对于受害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需要住院治疗甚至后续治疗的情况,诉讼时效应从治疗终结之日或损失确定之日起算。对于未构成残疾的情况,诉讼时效从治疗终结之日开始计算;对于构成残疾的情况,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开始计算。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3、经过交警部门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达当事人,诉讼时效从当事人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算;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未制作调解终结书的,诉讼时效从调解失败之日起算;调解达成协议,但当事人不履行的,诉讼时效从调解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4、受害人死亡的,诉讼时效从受到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算。
5、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诉讼时效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6、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诉讼时效从实际发生之日起算。
7、侵权人、赔偿义务人不明的案件,诉讼时效从确定侵权人和赔偿义务人之日起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从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年内,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保护其财产权利的诉讼请求。如果超过了法定的三年诉讼时效,且没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情况,受害人将丧失获得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费用及相关责任承担问题。文章介绍了不同鉴定机构的收费情况,并详细说明了费用承担的原则,包括保险公司和肇事方的责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程序、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程序及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交通事故中因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根据相关法规,受害人有权获得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伤残导致的必要费用和收入损失的赔偿。对于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法院通常要求在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或鉴定结论。因此,受害人在出院时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当当事人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满意时,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重新鉴定和通过质证排除或降低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在特定情形下如鉴定机构或人员无资质、鉴定程序违法等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通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程序和所需材料。被评定人需准备申请书、医疗证明和检查结果、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等材料。同时,评定被抚养人劳动能力时还需携带相关证件和政府部门说明。鉴定过程需提交材料、交纳费用,等待鉴定机构通知并前往鉴定。复杂情况可能需多次鉴定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