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收人拒绝签订补偿协议后,征收方会作出哪些行政行为呢
时间:2024-05-0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被征收人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不合理的补偿协议拒绝签字,对补偿内容积极和房屋征收部门进行协商和找律师解决。那么征收方会作出哪些行政行为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欢迎阅读了解。
被征收拒绝签订补偿协议后的行政行为
一、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当被征收人与房屋征收部门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无法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身份不明确时,房屋征收部门将向市、县级人民政府申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根据该条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将根据征收补偿方案制定的标准,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进行公告。因此,被征收人拒绝签订补偿协议后,市、县级人民政府将会向被征收人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被征收人收到《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后,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交出房屋并接受补偿。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被征收人有救济的途径。当收到《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时,被征收人可以选择及时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救济,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注意的是,复议期限为60日,诉讼期限为6个月,计算起始日期为收到《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之日。如果到期后既不复议也不诉讼,并且被征收人仍未腾出房屋,申请人民法院将会强制执行。
二、作出《责令交出土地决定书》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以外的情况下,如果被征收人拒绝签订补偿协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会采取行动。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如果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责令被征收人交出土地。如果被征收人拒不交出土地,申请人民法院将会强制执行。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类似,被征收人在收到《责令交出土地决定书》后也有救济的途径。被征收人可以在收到《责令交出土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在6个月内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到期后既不复议也不诉讼,并且被征收人仍然不交出土地,申请人民法院将会强制执行。
三、违法强拆房屋或违法强占土地
除了以上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实际中往往会出现征收方为了快速获取土地而采取违法强拆、强占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被征收人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呢?首先,被征收人应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拒绝使用暴力抵抗的方式阻止强拆、强占行为。其次,被征收人应及时报警。在强拆、强占发生时,应拨打110报警电话,并录下报警记录,清楚地说明时间、地点以及相关情况,包括谁强拆房屋、谁强占土地等。最后,被征收人应该拍照、录像记录强拆、强占过程,确定是哪个部门进行了强拆或强占行为,并收集好证据后,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定强拆、强占行为的违法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被征收人应避免上访,以免耽误维权期限,导致无法维护合法财产权益的损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鱼塘征收补偿问题的法律解析
鱼塘征收补偿问题的法律解析。根据《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征收土地时应按原用途给予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对于鱼塘承包协议问题,因国家征地导致承包关系终止,应按照约定或协商处理。具体案例涉及泗洪县一鱼塘征收赔偿问题
-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审计方法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审查征地情况告知程序、征地调查结果确认以及听证会程序等。同时,审计前需要了解征地拆迁相关情况,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并把握现场审计环节。确保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合法合规性,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和国有资
-
什么是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的定义、法律依据、补偿费用计算等细节。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依法将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给予合理补偿和安置的法律行为。村级单位没有征地权利。征收耕地和其他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具体标准由省、
-
房屋承租人是否有权起诉征收补偿决定
房屋承租人在征收补偿方面的权益问题。承租人对征收补偿决定有异议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相关条例规定的事项。被拆迁人的资格认定重点在于是否在拆迁公告前合法取得房屋所有权。
-
萧山机场拆迁房子赔偿款怎么补偿
-
房屋遭强拆合法吗,司法强拆是什么
-
违法强制拆迁如何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