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交通误工时间的确定方法
根据法律规定确定误工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误工费的确定需要考虑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误工时间是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来确定的。对于因伤致残而持续误工的受害人,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提供工资条或相关证明
如果原告单位无法提供工资条,可以由单位开具证明,注明原告因交通事故无法到单位上班,根据单位财务制度扣发原告的工资收入,并盖上单位财务章。如果原告是个体老板,则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及前三个月平均收入的证明。如果以上证明无法提供,可以直接按照上一年度平均工资计算误工费。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误工费将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如果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将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证明,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二、交通误工费金额的证明方法
住院期间的误工费证明
住院期间的误工费可以通过病人的出院证来证明。出院证上会有入院时间和出院时间,这段时间即为住院期间的误工费。
出院后的误工费证明
出院后交通事故中的误工费计算时间需要看是否有医院的证明,例如关于病人需要继续休息及休息时间的建议。如果受害人构成伤残,可以计算误工时间至定残前一天。如果既没有伤残鉴定结论,又没有医院的建议,法院将会酌情认定出院后的误工时间。此外,还需要向法院提供减少收入的证明。如果原告单位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并有工资单,最好提供前三个月的工资单,按照工资单上的标准计算前三个月的平均工资,并根据该标准向被告主张误工费。
三、误工费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还应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第1款的规定,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受害人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根据第20条的规定,误工费的确定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进行。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对于因伤致残而持续误工的受害人,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证明,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3条的规定,受害人的误工日期应当根据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法医鉴定等进行认定。赔偿费用的标准可以按照受害人的工资标准或实际收入数额进行计算。对于承包户或个体工商户的受害人,可以参照一定期限内的平均收入进行酌定。对于季节性很强的种植、养殖业,如果不及时经营会造成更大损失,除了受害人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外,还可以裁定侵害人采取措施防止扩大损失。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第2项的规定,有固定收入的患者,误工费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第2项的规定,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或无收入的受害人,按照事故发生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年工资标准计算。误工时间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或法医鉴定确定,如果无法确定,则可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和恢复状况等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