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告知各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二) 听取各方当事人的请求及理由。
(三)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 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各方当事人承担的比例。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执行。财产损失的修复费用和折价赔偿费用按照实际价值或者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
(五) 确定赔偿履行方式及期限。
如果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需要进行伤残评定或财产损失评估,可以由各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但是如果财产损失数额巨大涉嫌刑事犯罪,需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委托。
当事人委托伤残评定或财产损失评估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1. 检验证件,出示本车行驶证、驾驶员的驾驶证、被保人的身份证和保户保险单。
2. 坏车检查,初步确定车辆损失部位,进行坏车检查,并填写案件审批表,复印所有证件等。
3. 照相定损,进行照相定损并安排处理意见。
4. 报案定时,根据案件审批表的内容进行报案。修理完毕后,携带齐证件和修车发票到修理处接车即可,让修理处代理索赔。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关注行为人的动机和意识状态,通常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客观方面则指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包括最高院的《解释》规定的五种情形。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包括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该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归属。若交通肇事人逃逸未查获或事实无法查证,可在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该认定书应载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后的处理措施。逃逸者会被交通管理部门查缉,并启动查缉预案和布控系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制定查缉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处理案件,并通过协查通报和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助查缉逃逸车辆或提供线索。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察办公室来指挥、指导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