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谁
时间:2024-03-10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危险驾驶罪的主体
1.1 危险驾驶罪的适用对象
危险驾驶罪的适用对象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年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对于年满18周岁且身体符合要求的自然人,可以申领驾驶证。然而,对于16周岁至18周岁之间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如果驾驶汽车,则属于无证驾驶。值得注意的是,危险驾驶罪并没有将无证驾驶列为危险驾驶罪认定的行为。然而,无证驾驶行为同样对公共交通安全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因此,笔者认为危险驾驶罪应该将无证驾驶行为纳入其中,以更完善立法初衷。
1.2 无证驾驶的危害程度
机动车驾驶证的取得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申领驾驶证的最低年龄要求为18周岁。因此,16周岁至18周岁的我国公民无法取得驾驶资格。对于这类人来说,如果不存在酒后驾驶汽车,则属于无证驾驶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车是一种专业技术类工作,无证驾驶汽车对公共交通安全的危害程度与酒后驾驶机动车并不相上下。因此,笔者认为危险驾驶罪应该将无证驾驶也纳入其中,以更全面地保护公共交通安全。
二、危险驾驶罪的客体
2.1 公共交通安全的定义
危险驾驶罪侵犯的法益是公共交通安全。公共交通安全是指不特定或多数人的健康、生命,以及公私重大财产的安全和良好的公共交通秩序。公共交通安全犯罪的内容涉及对公众利益的侵害,而不一定需要有危害后果的产生。
2.2 危险驾驶罪的社会性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危险驾驶罪的目的是将个人的法益抽象为社会利益作为保护对象,因此应重视其社会性。在危险驾驶罪中,重视的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行为。在这里,“公众”与“社会性”要求重视行为对“多数”人的影响。公共交通安全的核心概念是“多数人”。因此,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即为公共安全。在行为人无法具体预料或实际控制的情况下,行为的危险或危害结果可能随时扩大或增加。只要行为危害了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就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相反,如果行为仅侵犯特定少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财产,就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
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的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标准。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涉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况,应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赔偿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立案时会考虑事故责任和是否符合
-
危险驾驶罪拘役三个月罚金多少钱
危险驾驶罪拘役三个月的罚金问题。危险驾驶罪的判罚金额通常在元左右人民币,包括主要刑罚、附加刑罚和行政处罚。另外,文章还涉及了交通事故赔偿的结案方式和赔偿计算方式,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等。赔偿金额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
交通事故人死亡刑事责任吗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如果交通事故导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肇事者负有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将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肇事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肇事者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
交通肇事无力赔偿要坐牢吗
-
累犯自首是否可作为累犯抵消的法律依据?
-
赔偿判决执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