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保证交通运输正常进行和交通安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各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规则、章程以及从事交通运输工作必须遵守的纪律、制度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交通事故。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规程,包括玩忽职守或擅离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违章行驶等。例如,公路违章行为包括无证驾驶、强行超车、超速行驶、酒后开车;航运违章行为包括船只强行横越、不按避让规章避让、超速抢档,在有碍航行处锚泊或停靠;航空违章行为包括违反空中交通管理擅自起飞,偏离飞行航线,无故不与地面联络等。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只要是违章行为,都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即使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如果未造成上述法定严重后果,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严重后果必须由违章行为引起,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行为人有违章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并且在时间上存在先行后续关系,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违反规章制度,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从始发车站、码头、机场准备载人装货至终点车站、码头、机场旅客离去、货物卸完的整个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即必须发生在铁路、公路、城镇道路和空中航道上,并且发生在正在进行的交通运输活动中。如果发生在工厂、矿山、林场、建筑工地、企业事业单位、院落内作业,或者进行其他非交通运输活动,一般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对于利用非机动车从事交通运输活动,违章肇事,使人重伤、死亡的情况,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而驾驶非机动车从事交通运输活动,一般只能给特定的个别人造成伤亡或者有限的财产损失,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因此不应定交通肇事罪,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犯罪的性质。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非机动车违章肇事一般只能造成特定的个别人的伤亡或者有限的损失,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其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况且许多城镇交通事故都与非机动车违章行车有关。目前司法实践中,一般按第二种观点定罪判刑,即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情况。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逃逸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若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或导致他人死亡,刑期将更长。结论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