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与诉讼相比,具有快捷的优点。然而,和解的赔偿额通常会比诉讼少很多项目。首先,农业户口无法通过和解转变为按非农业户口标准进行赔偿。其次,精神损害抚慰金、营养费等项目的赔偿在和解中得不到支持。此外,通过诉讼方式,法院对事故的侵权事实进行审查,并以判决书的形式加以保全,对将来因后续治疗或旧病复发加重而产生费用需再次起诉是非常有利的。
关于多等级伤残如何计算残疾赔偿金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根据2002年公安部新出台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附则及附录B的规定,多等级伤残的综合计算是按伤残者的伤残赔偿总额、赔偿责任系数和赔偿指数等进行加计算。
公式如下:
C = Ct × C1 (Ih + ∑Ia (∑Ia ≤ 10%,i = 1,2,3...n 多处伤残))
式中:
C ― 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元;
Ct ― 伤残赔偿总额,元;
C1 ― 赔偿责任系数,即赔偿义务主体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程度;
Ih ― 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即多等级伤残者,最高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Ia ―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伤残赔偿指数是指伤残者应当得到伤残赔偿的比例。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中3.6条规定,以伤残者的伤残程度比例作为伤残者的伤残赔偿比例,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
将字母公式变换成汉字公式为:实际赔偿额 = 伤残赔偿总额 × 赔偿责任系数 × (几个伤残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 +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1 +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2 + ……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n)
举例:设某人伤残三处,分别评定为六级、七级和九级,在交通事故中承担30%的责任,对方承担70%,则他的赔偿额为:
实际赔偿额 = 伤残赔偿总额 × 赔偿责任系数70% × (几个伤残伤残等级最高一个六级的伤残赔偿指数50% + 七级伤残赔偿附加指数 + 九级的伤残赔偿附加指数)(注:其余两处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各处均须小于等于10%)
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诉讼应该在事故发生地法院起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案件的事故发生地与被告所在地不一致,并且两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别很大,伤者可以选择赔偿标准较高的被告所在地起诉。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一年。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如果伤害明显,从伤害之日起算;如果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在很多案件中,诉前就可以预见保险额度是不足够赔偿的。一般来说,车主及司机面对高额赔偿时的首要反应是逃避。因此,这类案件在诉前就应对肇事车辆及车主与司机的财产进行查封,以保证伤者的诉讼利益。
交通事故中脸部受伤的赔偿标准,包括没有构成残疾和构成残疾两种情况下的赔偿内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赔偿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和二审的具体步骤。赔偿内容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多个方面。如果双方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执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
交通事故诉讼程序的法律要求。当事人提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需递交起诉状并经过法院审查受理。之后进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发送起诉状、被告提交答辩状等。接着是开庭审理阶段,包括通知诉讼参与人、核对身份、宣布纪律等。法庭调查与辩论后,法院会进行调解或
民事诉讼中的审理期限问题。对于普通程序案件,审理期限为六个月,可以延长;简易程序案件则应在三个月内完成审结。交通事故法庭在开庭前会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时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法庭调查和辩论。期间如出现法定事由,案件会延期审理。最后,法院根据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解决中的应用。在周某与郑某交通事故案例中,双方已达成调解协议。但郑某因伤势加重被确认为九级伤残后提起诉讼。对是否应驳回郑某请求存在分歧。最终法院应考虑当事人受损程度和责任大小来确定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