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交通事故的受害方,如果决定提起诉讼索赔,首先需要确定起诉对象。除了肇事司机和车主这些明显的被告外,还有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作为起诉对象。被告越多,最终赔偿款的落实也越有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受害方可以随意起诉任何人。确定每一名被告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法院在立案时会进行初步审查。
那么,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哪些人可以被列为被告(赔偿主体)呢?以下情况可以作为被告的列举如下:
借用人、承租人将车辆转借或转租后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的,借用人、承租人与车辆所有人、实际使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以外的部分,向实际使用人追偿。
(1)车辆所有人无过错的,实际使用人承担全部责任;
(2)车辆所有人明知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仍然出借、出租车辆,并因此造成交通事故的,或者明知借用人、承租人没有机动车驾驶资格仍然出借、出租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3)车辆所有人已将车辆存在安全隐患告知借用人、承粗人,借用人、承租人仍然借用、租用该车辆,并因此造成交通事故的,车辆所有人可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机动车驾驶员从事雇佣活动时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机动车驾驶员追偿。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程序。在发生纠纷时,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可选的财产保全)、提交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至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审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判决和裁定阶段以及强制执行申请阶段。整个流程旨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
一起交通事故引发诉讼期间当事人死亡的处理方式。当事人章某因交通事故导致脑损伤并引发赔偿诉讼,一审期间在家中去世。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经过重新审理,法院认定章某的死亡与交通事故存在因果关系,判决保险公司和王某向章某家属支付相应赔偿款。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和作用。指出其不属于法定证据,不具有证明效力,且对检、法两院无约束力,易产生误导效应。文章还指出公安机关形成的移送审查起诉意见书已包含其实质内容,无需以证据形式重复移送。
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办案流程,包括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立案破案、侦查终结等环节。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载明事故基本事实、成因及当事人责任,它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办案人员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必须准确掌握立案标准,区分是否适用一般事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