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可以对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提起诉讼。 但可以向上一级交警队申请复核。
2、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和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有无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的行为。这种责任认定只是对事故成因率的判断,完全属于一个事实认定的问题。因此,法律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而对于一个证据是否合法、是否采信的问题,通常只能在一个特定的案件处理中决定是否采信,没有必要通过一个独立的诉讼来解决。正是因为如此,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已经成为一个通常的认识。基于交通事故证明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性质相同,对交通事故证明书的内容不服同样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对于同一种类的行政行为,其行为的状态一般表现为作为和不履行职责两种形式,是否属于受案范围对于这两种状态并不存在区别对待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对于一类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无论行政机关是作出了行政行为,还是没有作出行政行为,均不影响对可诉性的判断,这也是须遵循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既然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基于同样的道理,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无法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也不得提起一个要求所谓履行法定职责的诉讼。不能一方面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属于事实问题,将其界定为一种证据,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又责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去制作证据,使得对一类行为的可诉性判断出现矛盾的结论。
车祸肇事方不肯赔偿时的起诉流程和所需资料。首先,通过工商局、交警支队获取对方信息,然后前往法院起诉,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在法院调解过程中,如对方拒绝调解或调解无效,案件会进入开庭程序。最终,收到赔偿款后,案件结束。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索要交通事故赔偿所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及亲属请求赔偿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对于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作为原告的情况,应处理所有权利继承人和被抚养人的权益,不能仅列其中一人。机动车损害赔偿主体资格和责任认定方面,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驾驶员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单位或车
交通事故立案的证据要求。包括赔偿诉讼中证明原被告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具有诉讼及代理资格的证据以及证明双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证明诉讼请求的证据。涵盖了身份证明、继承证明、车辆所有人及驾驶人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责任认定书、法医鉴
交通事故起诉所需的材料清单。诉状书写要求严格,需提交原件并注明身份。起诉前提为交警部门已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需要提供当事人身份证明、肇事车辆和受损车辆关系证明等。必须提交的立案证据包括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等,还需提供伤残鉴定书等可提交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