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业主应提供与工程相关的勘察资料,包括地表以下的水文和地质资料。然而,在合同中通常写明承包商在提交投标书之前已进行了现场和周围环境的考察和检查,并对地表以下的条件、水文和气候条件进行了解释。然而,客观而公正地说,这对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是有损害的。在非设计、勘探和施工总包合同中,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承包商虽然有责任全面了解地质资料,但在合同范围内,并没有进行独立的地勘义务。承包商对地质条件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工程建设第三方合同,即地勘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因此,地勘单位应对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负责,而不应由施工承包商承担责任。合同条款通常还规定,如果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除了现场气候条件以外的外界障碍或条件,这些障碍和条件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也无法预见到的,承包商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通知,并向业主提供副本。一旦接到通知,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这些障碍或条件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合理预见到的,他们应与业主和承包商进行适当协商,并给予承包商延长工期和费用补偿的权利,但不包括利润。
例如,某承包商投标了一个中型水电站,合同要求施工方根据现有资料自行设计和施工围堰,费用总包。从业主发出招标通知到投标截止日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承包商根据初设文件对围堰进行了设计,总报价为77万元。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发现防渗墙渗水量较大,不得不对已成型的防渗墙进行补孔和补漏,以便继续进行基坑开挖,但围堰施工成本超过150万元。在基坑开挖完成后,承包商发现除了河床面上存在许多大于2m3的大石头外,实际河床基岩面高程比大坝初设图纸标示的基岩高程降低2米。承包商以地表以下地质资料存在错误为由要求索赔,补偿围堰施工增加的防渗墙费用和围堰初期严重渗水所导致的抽水费用增加,总计78万元。然而,业主以招标文件规定中的“现场资料中所列出的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力学数据,不应认为是十分完备的,承包人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应进行论证复合,不能因资料中数据造成损失减轻承包人的责任”为由拒绝审核。如果在投标时,承包商提出合同条款存在矛盾之处,地表以下的资料不属于本合同的范围,即不会影响投标,也为后期因地表以下资料错误导致的索赔提供了保障。合同当事人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理的风险预见,即“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能够预见到的风险”,以及针对这种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如最大的免赔雨量、最大的洪水流量等。在这种基础上,实施合同索赔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争议。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遇到地下构筑物、文物或地下电缆、管道和各种装置而导致工程费用增加。例如,如果原投标是机械挖土,但现场不得不改为人工挖土,只要施工合同和施工图纸中没有预先说明,合同当事人均可提出索赔。然而,地下电缆、管道和各种原安装或所有单位的设施应作为例外,即这些地下情况应当被认识和知道。
工程招投标价格控制的另一特点——工程索赔管理。索赔是根据法律和合同规定的正当权利,在招投标过程中,需要重视索赔并建立健全的索赔管理机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投标人的责任与义务、资格条件与要求、投标文件的要求与内容、提交与截止时间、补充修改与撤回、联合体
招标代理合同的不完善之处。合同示范文本格式条款存在缺陷,监管机构审查不严格,配套文件也存在不完善情况。具体表现为服务收费标准偏低,编制招标文件服务费用不合理,非全过程招标代理缺乏确定的收费标准,服务收费上下浮动幅度过大。这些问题影响了招标代理合同的执
公开招标报名不足三家时的法律处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招标人应重新招标。无效投标文件将被拒绝。重新招标后若仍不足三家,对于必须经过审批的项目需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其他项目则可根据招标人自行决定处理方式。
在招标代理合同下,甲方与乙方关于某建设工程的招标代理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的合同条款。合同内容包括代理业务的内容与形式、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委托期限、费用支付方式及日期、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等。双方在合同中明确了代理内容、代理形式、工程概况和招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