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达成垄断协议并实施或尚未实施的行为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46条第1、2款规定,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应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不低于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且不超过10%。若垄断协议尚未实施,可以处以不超过五十万元的罚款。若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并提供重要证据,执法机构可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47条规定,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应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不低于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且不超过10%。3. 实施集中的行为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48条规定,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实施集中的行为,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限期转让营业,并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此外,可处以不超过五十万元的罚款。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间接财产损失是指可得利益的丧失,即应当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权行为的侵害而没有得到,被侵权人需要提供可得利益的证据,才能主张间接损失的赔偿。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二)损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