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垄断是由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竞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市场秩序混乱;行政垄断是指国家出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对某些部门和国有自然资源实行独占。
自然垄断主要在于经济效益;行政垄断主要在于安全(如军工业)或对资源的控制需要(如烟草行业)等其他因素。
自然垄断往往依赖一定的产业网络进行;行政垄断不具备网络经济的特征,可以采取多渠道输送产品。
自然垄断产业提供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行政垄断领域提供的物品大部分是非日常必需品。
行政垄断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干预竞争、排斥竞争,形成人为的市场壁垒,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的情况下,市场竞争进入无序状态,竞争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行政垄断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行政垄断还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低下,阻碍了社会整体福利提高的可能性。行政垄断行业凭借垄断优势获取巨大经济利益,导致现阶段社会分配不公。
行政垄断与经济民主背道而驰,行政垄断通过行政命令限制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剥夺了市场主体的独立人格和经济自由,破坏了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
行政垄断由于行政权力的控制,滥用权力、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容易发生。企业为了获得行政垄断的保护,会进行行贿,导致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
反垄断法具有双重职能,既要抑制垄断的消极因素,又要保护垄断的积极成份。
根据《反垄断法》,以下情形不适用该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
反垄断法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垄断协议。
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其他协同行为。
反垄断申报者的义务。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申报者需根据相关法律进行申报。申报者的义务包括在经营者集中达到申报标准时及时申报,按要求提交相关文件和资料并保证其真实准确。此外,还需要协助、配合反垄断审查所需的工作。审查流程包括申报、受理、初步
国外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制度架构,分析了不同国家反垄断法的差异和特点。同时,也界定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为社会整体效益,强调其作为经济法的子系统追求效率价值的重要性,以应对我国经济现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要求。
反垄断机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程序。首先介绍了调查的启动,包括反垄断执法机构和私人主体都有权启动调查,并对举报的保密措施进行了说明。接着详述了调查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进入场所检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复制资料、查扣证据和查询经营者账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区别,包括概念、主导因素、经济运行、产品必须性等方面的不同。行政垄断的危害包括破坏市场竞争、制约整体社会福利提高、破坏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以及容易导致腐败。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和垄断协议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