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职工损坏了公司的物品,而没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构成犯罪行为,用人单位是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公司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违约金条款,但并不是所有的条款都可以约定违约金。有些不正规的公司经常在劳动合同中设置一些名目,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这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只能在以下情况下要求支付违约金:
除了上述情况,其他情况都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此外,约定违约金时,其数额不得超过公司提供的培训费用。公司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如果在约定违约金时发现公司提出的金额过高,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请求降低。通常情况下,法院规定违约金不得超过所遭受损失的30%。超过30%的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实际损失、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衡量,并做出相应裁决。
关于工伤二级伤残是否能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应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对于工伤二级伤残,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要求解除劳动关系,但工伤职工可以主动提出并得到单位同意后解除劳动关系。同时,条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孕期女职工的法律保护规定。包括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强度和禁忌劳动保护、工间休息和减轻工作等方面的详细条款。用人单位不得在孕期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得安排高强度的劳动和禁忌劳动,并应为怀孕满7个月的女职工提供工间休息或减轻工作。此外,文章还涉及已婚待孕职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