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被拆迁人指的是房屋的所有人。拆迁补偿的原则是对房屋所有人进行补偿,并考虑对使用人的安置。使用人是指承租人,他们通过支付租金获得一定期限的房屋使用权。然而,承租人只拥有房屋的占有和使用权,房屋的收益和处分权仍归房屋所有权人所有。因此,新《条例》将租赁房屋的补偿主体确定为房屋所有权人,但也要兼顾对使用人的安置。
原《条例》规定了对房屋所有人进行补偿,对房屋使用人进行安置的原则,这是在公有房屋为主体的情况下制定的。然而,在实践中,拆迁人未征求房屋所有人的意见,直接与房屋使用人达成补偿安置协议。一些城市实行的货币安置方式将大部分补偿资金支付给房屋使用人,导致房屋所有人的利益受损,引发了房屋所有人的不满。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房屋产权结构已从公房为主体转变为个人拥有住房为主体。房屋的租赁关系是房屋所有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在拆迁过程中是从属的法律关系。因此,调整租赁关系应根据相关的民事法律,在房屋所有人与承租人之间进行调整,而不应由拆迁人在损害房屋所有人利益、未经房屋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自行调整。这也是新修订的《条例》将被拆迁人定义为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并规定拆迁人应依照本条例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的背景。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
中国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的撤销情况,以及被拆迁人在面对拆迁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当被拆迁人对拆迁补偿决定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时,若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问题,行政复议机关可撤销该决定书并责令重新作出。被拆迁人应注意拆迁前的谈判技巧,依法提出合理主张,并利用行政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