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法定程序下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补偿的行为。
1. 征用土地是国家行为,是法律授予政府的专有权力,除国家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征用土地。
2. 征用土地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超过一定规模需经国务院批准。
3. 征用土地必须依法对被征地单位进行补偿,对剩余劳动力必须组织安置。
4. 征用土地及其补偿方案必须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5. 征用土地具有强制性,被征地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一)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七条,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时,用地单位需支付土地补偿费。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6倍。其他土地的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耕地的补偿费标准规定。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二) 国土资源部公布新版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征地补偿标准。根据指导意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制定各县(市)耕地的最低统一年产值标准,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6倍。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新标准要求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长远生计。征收土地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
从法理上正确分析征用补偿法律关系,是确立征用补偿基本原则的基础。第一,政府行为必须受到法律严格限制的原则。第二,公平合理的补偿原则。政府负有公平合理补偿农民财产损失的职责和义务;农民有权要求政府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补偿标准和金额的确定应遵循平等合理、弥补实际损害的基本原则,不能以行政手段限制和剥夺农民的财产主体地位及求偿权。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家土地征收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确保他们的长远生计。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