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行低价承包土地违法的原因有什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最高人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二、土地承包合同无效,违反强制性的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包括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管理性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此类规范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规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或者虽未明确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其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其作用在于对违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为,此类规范不仅旨在处罚违反之行为,而且意在否定其民商法上的效力。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出租人就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房屋,与承租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无效”等。
根据鼓励交易原则和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在合同效力方面,坚持从宽认定有效的态度,最高法院对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的作了限缩型解释,即将强制性规定解释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排除了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三、违反法定民主议定原则的土地承包合同效力认定
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的土地承包合同并非必然无效。一方面,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明确表现为禁止性规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都没有将违反民主议定原则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影响设定为一种明确禁止性的法律规范形式,由此可以认为,土地承包方案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多数成员或村民代表同意的,只得出不符合民主议定原则的法律后果,并不必然得出土地承包合同无效的结论。但依照前述《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越权发包的土地承包合同为无效合同。同时该条第二款对发包方所属的半数以上村民请求法院确认土地承包合同无效的权利作了限制,在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程序虽存在违反民主议原则越权发包会导致土地承包合同无效的情形。
有两种特殊情形阻却了对该土地承包合同无效的认定:
1、告诉请确认土地承包合同无效有时间限制,须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告诉请确认土地承包合同无效虽未超过一年的时间限制,但受承包方已实际做了大量投入的行为限制。
根据现有的法律对民主议定原则不影响土地承包合同效力的立法设计,以及上述司法解释的“但书”规定,有学者主张将土地承包合同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的法律后果设定为一种效力待定状态,而不是绝对无效状态,会更符合法理和法律。笔者赞同这一观点。
耕地非法取土的法律处理措施。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应退还土地,对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相应处理,并对非法占用土地的主体进行罚款和可能的行政处分。若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并造成大量毁坏,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破坏农田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也应依法处罚。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包括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掌握强拆证据并向公安报警、提起拆迁诉讼等。针对某市A公司遭遇的强拆事件,通过法院诉讼,最终确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违法认定和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判决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主要是《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