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离婚管辖权异议

时间:2024-10-14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3326
【案情简介】蔡某与王某于1981年在福建省晋江市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婚后感情尚好,两子女随王某在晋江舍井生活。1992年6月18日,被告王某获准携两子女往香港定居。后双方感情不和于1994年10月分居生活,原告蔡某据此于1994年12月6日向晋江市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以原、被告实际分居时间短,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为理由,判决不准离婚。1997年1月14日,原告蔡某再次向晋江市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被告王某在答辩中提出管辖权异议。晋江市人民法院驳回被告王某对本案管辖权的异议。

被告王某不服一审裁定,向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被告王某对一审裁定不服,决定向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对一审裁定进行复议。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认为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为,上诉人王某与其配偶的婚姻缔结地虽然在晋江市,但双方及其子女均居住在香港,并且部分夫妻共同财产也在香港。出于便利当事人诉讼和今后执行的考虑,本案应由香港法院管辖。因此,原审裁定驳回王某对本案管辖权异议的请求是正确的。

根据法律规定,本案应由香港法院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撤销晋江市人民法院民事裁定,决定将本案由当事人直接向香港法院起诉。

律师点评:本案应由香港法院管辖的理由

本案应由香港法院管辖,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在内地登记结婚后双方均居住香港,现内地人民法院可否受理他们离婚诉讼的批复》规定,对于夫妻双方均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同胞,原在内地登记结婚的,现在发生离婚诉讼,如果他们向内地人民法院请求,内地原结婚登记地或原户籍地人民法院可以受理。本案中,离婚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均为香港居民,并在内地结婚。然而,其中一方不同意内地法院处理他们之间的离婚问题,并提出管辖权异议。这表明本案不符合内地法院按特例管辖的全部条件,因此内地法院不应该管辖此案。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应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香港的司法制度和终审权的规定,涉及香港居民案件的管辖应遵循方便当事人诉讼,有利于民事争议解决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因此,本案应由香港法院管辖。

律师提示

1. 本案中,《关于原在内地登记结婚后双方均居住香港,现内地人民法院可否受理他们离婚诉讼的批复》只适用于居住在港澳地区的居民,不适用于台湾地区的居民。

2. 本案中,离婚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均为香港居民,并在内地结婚,符合批复的条件。然而,批复中同时规定,双方都必须同意内地法院的管辖。本案中,其中一方不同意内地法院处理他们之间的离婚问题,并提出管辖权异议。这表明本案不符合内地法院按特例管辖的全部条件,因此内地法院不应该管辖此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和争议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争议及其主体和客体范围。学术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法院行使职权,确保诉讼公正合法。对于主体和客

  •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 涉外离婚案件的立案管辖问题

    涉外离婚案件的立案管辖问题。涉及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中国提出的离婚申请,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不同情况下公民和外国人在境外提出的离婚申请,管辖问题依据法院所在国家的国内法决定。同时,离婚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按照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进行。

  • 管辖异议的范围和对象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异议制度,其范围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异议主体可针对同级或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同时,本文区分了管辖异议与主管问题的不同,并解释了为何主管问题不属于管辖异议范围。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

  • 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法院的规定
  • 管辖异议书的处理程序
  • 职能管辖的交叉状况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