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于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当事人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人在递交上诉状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上诉人可以提出上诉理由之一为原裁判认定事实错误或不清。认定事实错误是指原裁判对案件事实作出了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认定;认定事实不清是指原裁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缺乏充足、可靠的证据,导致结论含混不清,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
上诉人可以提出上诉理由之二为原裁判适用法律错误。一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但对法律适用错误,不仅违背了以法律为准绳的诉讼原则,还可能导致实体处理结果的差异,影响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上诉人可以以此为由提起上诉。
上诉人可以提出上诉理由之三为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程序违法的情形包括: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未回避而应当回避的;未开庭审理即作出判决的;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程序公正虽不必然导致实体公正,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实体公正。因此,一审程序不公正或有错误一般会影响实体判决的正确性,甚至在违反法定程序未影响实体判决的情况下,也难以消除当事人对法院裁判公正性的怀疑。基于此,当事人可以以程序违法为由提起上诉。
最后,一审裁判作出后至上诉期届满前,当事人发现了新的证据,且该新证据足以改变一审裁判的结论。基于新证据,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