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一审和二审是常规程序,一般情况下没有终审的环节。
1. 一审判决在当事人未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时生效,而二审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因此,无论是否有新的证据,二审判决后没有终审。
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8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
2. 即使是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无论是一审还是二审),仍然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章的规定。
3. 最近的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正在研究小额案件是否可以在一审终审。
根据二审终审制度的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第一审案件后,判决和裁定并不立即生效,只有在法定期限内有上诉权的当事人未提起上诉,且人民检察院未提出抗诉的情况下,第一审判决和裁定才能生效。如果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才能对案件进行审理,第一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则不会生效。
中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因此,中国的二审终审制度也被称为“四级两审终审制度”。对于刑事案件,一般需要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才能终结,第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和检察机关不能再对其提起上诉或抗诉。
然而,这种二审终审制度有其适用范围和法定例外。例如,对于地方各级法院作出的第一审非死刑裁判,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检察机关也没有提出抗诉的情况下,该裁判在超过法定上诉和抗诉期限后即生效,不再经过上级法院的二审程序。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裁判在宣布和送达后立即生效,当事人和检察机关不能再对其提起上诉或抗诉。此外,刑事诉讼法还设立了专门的死刑复核程序,该程序并非由当事人和检察机关通过上诉或抗诉发起,而是由人民法院自行进行死刑判决的审查和核准。尽管这种程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诉程序,也不是针对死刑案件设立的独立审级,但由于为被告人提供了一次权利救济的机会,因此也应视为一种常规救济程序。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民事诉讼案件开庭时间的相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开庭时间与送达和适用程序有关。简易程序案件当事人收到应诉材料后15日内开庭,普通程序案件需30天后开庭。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公告送达期限为60天。民事案件立案及开庭时间具体程序包括立案通知、答辩
法庭审理笔录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法庭审理笔录是记录法院裁判案件全部审判活动的书面材料,真实反映庭审过程,具有法律依据。书记员需按法律规定记录法庭审理活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权申请补正笔录。法庭笔录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当庭宣读,并在确认无误后由